1911.12.11 生于上海
1929-1934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
1935-193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36-1939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1939年获航空与数学博士
1939-1944 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1944-1945 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讲师,1945年任副教授
1946-1949 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任教授
1949 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教授
1955 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1957 任中国应用与理论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58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65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 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70 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0 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 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6 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当选中国科协主席
1991 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30年代钱学森是卡门组织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1943年他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40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的先驱。1949年他还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机作为洲际旅客运输火箭的设想和核火箭的设想。
钱学森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他在1946年对稀薄气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是这一分支发展的先声。
钱学森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他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并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负责规划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此后他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