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怎么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024-11-26 17:33: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也更为重视。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在新形势下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在教儿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还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抱残守缺,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
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可见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这一个个细胞各不相同;在这一个个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实践。

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 "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之栋梁、社会精英。

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谓"有用"的人这一点点内容,就像军阀混战年月里的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网络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下功夫,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下属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与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劲用功,根本不会在品质和性格方面主动施加影响和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实在跟战场上的炮灰没什么两样,对谁日后也都无足轻重,根本佩不上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

须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连其自身生命将来都要去任人随意摆布的炮灰或缺乏灵魂的机械人。那种背离现代文明被成批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事实上等同于毫无独立思想、没有创造才能的行尸走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满幸福十分不利,只对准备不负责任使用和拧紧他们的"螺丝刀"有利。而且这样的反面不幸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例存在着,重智轻德害死人了。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小记者马宇歌,是一名网上一搜,不见重名的品学兼优小学生,名扬四海,享誉国内外。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的爸爸马弘毅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弘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分内分外之事,凡是对社会有益的,马弘毅都很关心,兢兢业业忘我无私。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扫教室时,不小心受了重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一连5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来看她。她多么希望同学来看她,和自己说说话呀。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告诉女儿:"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父亲的谆谆教诲,那意境、那胸怀多么宽广啊!

马弘毅的"德"的教育,在有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看来,是"中看不中吃"的,实则不然。不少人都以为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可是恰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了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这个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广泛调查结果为依据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一流专家总结分析为结论。并且现代西方教育家,还从另一角度,也已发现美德对人事业成功的直接影响:

1、你为别人有所奉献,别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为别人所接受,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因为他们考虑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绪也比较少,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很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3、乐于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从帮助别人得到的回报中,也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进剂。像马弘毅那样,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非是舍近求远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马宇歌的情况后来如何呢?有心的家长不妨到网上去搜搜这个学生的名字,看看有关她的一系列特别是最近的成长实况介绍,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顿然有悟的。网上只有一个人叫"马宇歌",没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议同时也搜搜"马弘毅",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统教育思想。千万不要忽视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里面不含一丝当前种种时髦的腐败性的政治说教成份。可以说,马弘毅创造了我们时代家庭教育,情商培养不次于智商培养的最成功案例,且资料完整,亲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识形态的愚昧藩篱,远离开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见,显得很平实、很可靠、很伟大、很成功、很难得、很有生命力。

回答2:

家庭教育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习惯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较大。
长期生活在父母吵架环境里的孩子心里成长和和睦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孩子做父母的要多为他们着想。

其此才是如何教育孩子。

1: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同,他们比较过去的孩子相对自私。因为一个家庭只有一个。这样容易让他们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要把孩子常常融入到大家庭中,让他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2:不要对孩子实施暴力,现在的孩子逆反心里比较严重。要采取因地制宜,就是论事的原则,说服教育。
3:要让他们常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劳动,让他知道劳动的本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不要爸爸说的同时妈妈来护着,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没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让他恶习成性。

其次家庭环境的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针对的实施不同的方法,不是雷同的。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给我发信息的。

回答3:

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最好的办法~作为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孩子~张扬的是个性!这是时代的气息。和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教条主义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所有出发点是为了他好!并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往往有些孩子不明白家长的所作所为。这都是由于他门的年龄和心理不能理解!家长需要讲给他们听!其二,家长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起到辅助指导,而不是安排,策划!
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严师,不一定出高徒。也可能出叛徒!话可能严重!不过的确如此!
保持朋友的心态,亲人的关爱!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孩子,培养孩子!是最佳的方法!也是每一个80后的孩子心声!

社会在变化,但这种需要沟通来排忧解难的方法和想法不会变!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4:

不知你已经有宝宝了,还是正在为宝宝的到来做准备。我们国家的人最近几年才开始早期教育,而在国外,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被称作关键期。可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已经错过了关键期,那么,别再等待,赶快行动吧!关键期是指零岁到六岁。为了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怀孕是一件艰难的事,可是,那也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过,付出总会有回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我们将成为过去,孩子才是未来!做父母是需要上岗证的,如果你还没有拿到,赶快学习吧,别指望几段文字就能过关,(这里的上岗证是指培养教育孩子的能力!)这里为你推荐几本好书,你不妨看看:卡尔。威特的早期期教育。台蒙梭丽的早期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早期教育期,建议你买一本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是一位杰出的母亲,她不仅创建了一座拥有10000多人的私立学校,而且培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他就是不久前轰动一时的夏杨——在英国剑桥读博士的大男孩!早在他读博之前,香港的一家公司出资百万年薪聘用他,都被他拒绝了,他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我的儿子今年9岁上五年级,我正全心培养他,现在他的小学数学已学完,初中英语已学完,我打算让他高二时报考某大学少年班。不知我的经验对你是否有用。建议你闲暇之余从网上搜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看一看,相信会有帮助的。

回答5:

我想首先家长对孩子不要溺爱,也不能以粗爆的态度打骂孩子,但如果真做错了事,给一点小小的惩戒也可以的,但必须在没上学以前可以这样,上学以以后就不可以了。还有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懂事的孩子 ,家长要以身做则,言传身教,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家长是第一个老师,家长写上什么他最初的性格里就会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