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了的爱情还有幸福可言吗?为什么出轨了还有脸对另一半说是真爱,只是一时糊涂,如果真爱那为何要出轨

2024-12-19 02:57: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什么是真爱,也许派克医生的话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但我要说的是,什么样的人结婚后都有可能不幸福,如果双方认为人是不变的,现在的爱就是未来一直会持续的状态,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问题,出轨已经变成一个社会现象,不能做简单的思考。
你可以去看看【上帝的花园】这本书。
真爱需要的是自身的修养,以及促进你的伴侣共同成长。
你要记得,今天的你与昨天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同样的道理,今天的她与昨天的她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你们关注的明天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现在的感受。
下面是派克医生关于真爱的一些想法,与你共享:
爱是为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扩充自我的意愿。
爱或不爱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能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爱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让双方的心智得以成长。真正意义上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这与自我约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
古往今来,关于“爱”,有过各种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把坠入情网当成爱。坠入情网的人,往往热情洋溢地表白“我爱他”。其实这不是爱,双方的心智并不会因陷入情网而成熟,相反还会退化。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不仅心智停止了成长,而且他们还希望世界停止运转。实际上,能蒙上你的双眼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
要了解坠入情网的本质,我们必须认识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界限”。婴儿出生最初七个月,还无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界限。当他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跟着一起移动;他感觉饥肠辘辘时,以为整个世界与他一块儿挨饿。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于是发现他和世界不是一回事。他感觉饥饿,母亲不见得立刻出现并给他饮水喂食;他想玩耍时,母亲未必能及时配合。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孩子到了二三岁左右,更能认识到能力有限。在此之前,尽管他知道,他无法让母亲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但他仍然会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同母亲的行动混为一谈。二三岁的孩子事不顺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闹得天翻地覆到了三岁,孩子的态度有所收敛,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脑海里还是幻想如何随心所欲。只有再过几年,当他经受到更多打击以后,这样的心态才能够逐渐消失。在此之前,他还是幻想自己无所不能,强大的超人、太空飞侠之类的故事,也最受他们欢迎。
对于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超人和飞侠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不过他们却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肉体和能力有着多么大的局限性,他们也隐约意识到,所有的个体都要联合起来,唯有彼此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他们渴望突破自身局限,却要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这通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的痛苦。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
坠入情网,似乎能够使之实现“逃亡”,摆脱孤独与寂寞;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全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

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退化现象。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的记忆彼此呼应,仿佛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感觉到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我们的前途充满光明。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

早晚,现实会粉碎爱情之梦;早晚,日常生活的难题会再次再现。他要做爱,她不要;她要看电影,他不要;他要把钱存起银行,她要买洗碗机;她要谈自己的工作,他却要谈他的。最后双方都痛苦的发现,自己并没有找到真爱并与真爱合为一体,对方将继续拥有全然不同的欲望、品味、偏见乃至对时间的掌握,而且永远如此

自我界限重新合拢,他们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这时他们若不谋求分手,就得学习现实中真正相爱。

我在此用“真正”二字,因为我认为坠入情网那种相爱的感觉,只是一种幻觉。我相信,情侣要等脱离情网后才能真正相爱,因为真爱的基础不是一种恋爱的感觉。真爱发生的时候,很可能完全没有恋爱的感受,爱的行为也不需要恋爱的感受做后盾

坠入情网不能扩充一个人疆界;它只造成自我界限的一部分暂时崩溃。扩充自我需要努力;坠入情网却不需要花半点力气。一旦坠入情网的美好时光结束,自我的界限又恢复原状,当事人只会觉得幻灭,因而并不会觉得成长。自我的极限扩张后,通常不会再缩小。真爱是永久的自我扩充,坠入情网则不是。

坠入情网无助于心灵的成长。坠入情网唯一的目的就是消除寂寞,或许会经由结婚使它更持久,但绝对与心灵成长无关。

另一种对爱的常见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真正的爱,心理医生天天都会碰到这类的问题。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因情感失意而十分沮丧的病人身上。他们无法忍受孤独,甚至产生了轻生之念或以自杀相威胁。这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的说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就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愿意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没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是病态的,会引起心理失调,这是所有心理失调现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只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甚至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尤为可怕的是,他们甚至不知自己患上了“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他们不能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的价值依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这样的病让我不自爱也不可爱,我要有意识的改变它。真难啊)

在“依赖”前冠以“消极性”的字样,是因为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在他们的白日梦里,没有“努力”、“进步”的字眼,只想不费力地得到爱和照顾。我告诉他们:“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真爱。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派克医生写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不仅莞尔,我感激他的思想在万里的时间与空间之外向我展示人性的智慧。
故事是这样的:有时候,人们会问我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例如:派克先生,什么是人性(人的天性)?我的第一个回答是:“人的天性就是穿着裤子上厕所。”
的确是这样。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只要他有需要,就会随时拉,随时尿,随时随地地释放出去,顺其自然。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
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妈妈或爸爸会对我们说:“嘿,你是个好孩子,我很爱你,但是如果你能够改变一下你的行为方式,我会很高兴。”
最初,这样的要求对孩子不起作用。他们一切顺其自然,想做或者不想做都顺从本性,对孩子来说,这才是真实的。而且每次这样做都能带来不同的结果,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有时候,他可能用其信手涂鸦;有时候,他可能会用其当成是在地上弹来弹去的小球。这时的孩子还不懂得自我约束,做完全不自然的事情,那种感觉就像是夹紧屁股急急忙忙冲进厕所。
然后,如果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妈妈有耐心而不苛责----不幸的是,这些条件很少能被同时得到满足。如果这些条件能够被同时满足,孩子就会对自己说:“你知道,妈妈是个好女人,过去的几年,她一直对我很好,我想做些事情报答她,我想给她某些礼物以表达我的感激。但是我只是个弱小无助的两岁小孩子,除了在这件疯狂的事上照她的意思,迎合她的要求,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于是,孩子开始做不自然的事。为了让妈妈高兴,他会夹紧屁股跑到厕所去。于是接下年几年会发生什么?一些绝对神奇的事情。
到了孩子四五岁时,如果他偶尔在压力或者疲倦的时候没来得及上厕所,并且出了丑,面对那种混乱的场面,他会觉得很不自然,因为去厕所对他来说已经是完全自然的了。所以,人的本性是什么?就是改变,我们能够从随时拉随时尿,改变为穿着裤子上厕所。

所以,当人们问我什么是人性时,我经常给出另一个回答是: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最了不起的一点。因为我们没有这东西,所以才拥有无限的潜能,能够根据需要改变自己。

回答2:

两个相爱的人在一久了,就会没了最初的热烈,而慢慢转为平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就会让人做出出轨的行为。如果没结婚的话,最好还是分开,因为你们彼此没有法律约束。如结婚了。在对方第一次有这样的行为时,可以选择原谅,因为谁都会有一时抗拒不了诱惑。可是第二次就分开吧,

回答3:

有时也可能是抵不住诱惑吧

回答4:

呵呵 人的想要美好 只是生活却很残酷

回答5:

看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