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请佛教师兄开示!!!!

2024-12-24 17:23: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宗教的真谛
佛教,道教,儒教都集中了世间最高的智慧,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他们的区别只是说明道理的手段不同罢了。我在这里阐释宗教的真谛,是为了让一些真心求学的人认识到宗教的智慧。

每个正当的宗教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佛家是佛祖,道家是元始天尊,也就是老子,儒家当然是孔子,孔圣人,基督教是耶稣。

我想了很长时间,这些宗教既然只是为了讲道理,为什么要故弄玄虚呢?为什么每个宗教都要编很多故事,每个宗教都要把创始人说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

后来,我读了一段话,突然明白了每个宗教创始人的用意。

一曰恭敬,恭敬则诚。二曰清静,清静则存。三曰洁净,洁净则明。四曰切近,切近则真。五曰精进,精进则深。六曰穷尽,穷尽则纯。七曰究竟,究竟则神。毋为异惊,毋为奇争, 可名非名,官止神行,明明浑浑,玄妙天门。

这七字是递进的关系,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等到了第七层,究竟则神的境界,就具备了掌握世间最高学问的潜质。

学习学问的第一步,就是要恭敬,这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可是在推行佛教,道教,儒教的时候,人们是不怎么遵守礼节的,对传教的人不怎么恭敬。不恭敬也就学不进去了。所以传教的人才会把创始人推到很高的位置,并做一些故弄玄虚的事情。让人们对宗教非常崇敬。

大家可以从自身想象一下,假如你要创立一个教派。而刚开始的时候,教派没有声望和威信。别人都不了解。不了解你,自然不会佩服你,不佩服你,敬仰你,你说的道理,他就很难接受。因为他在想,你只是一个凡人,大家都一样,为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呢。因此宗教很难推广开来。

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的书我都看的,对比了一下各个教派所说的故事,故事虽不一样,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创始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劝人向善。一般人都认为做好事,是自己吃亏,利于别人的事情,这样的目光太短浅了。其实做善事,对别人好,就是在对自己好。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如果世人都能够理解,各个宗教的创始人也就不用编很多故事了。学教的人也就不用修行了,直接成佛。

君子是不会理会地狱之类的事情的,因为君子光明磊落,做事坦荡。也不会理会什么天堂,极乐世界。因为君子是淡薄之人,不会在意金钱,美女和享受,所以也不会希望去天堂。地狱和天堂都是说给小人听的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的时候,如果小孩子不听话,老奶奶都会说,乖乖的听话,不然外边的大马猴就要进来抓你了,大马猴最喜欢抓爱哭的小孩子。这时候小孩子因为害怕,就听话了。地狱就像老奶奶口中的大马猴。君子都知道地狱是假的,而小人则不然。因为小人做事都是心虚的。即是以后经过科学的论证真的没有鬼神存在。但就现在来说,小人是比较迷信的,很容易相信鬼神地狱之说,做了坏事,肯定害怕半夜有人敲门。如果小人足够踏实和聪明,能够悟道,就不会目光短浅,做小人了。

传教的人当然是希望人人都能够向善了,小人既然很容易相信有什么地狱,天堂存在,自然也要对小人讲佛,讲法。小人害怕进地狱,希望自己能进天堂。当然会想学佛了。当那些小人心有了向善之心,真正悟道的时候,小人自己也不会在意有什么地狱天堂了。

这个世界能够发生的事情就这么多。吃饭,睡觉,学习,交友,工作,恋爱,结婚,,,,,,经历多少轮回,即使到了天堂,到了地狱,又能怎么样?发生的还是这些事情。假若真的有菩萨,人们自己不烦,菩萨都会烦的。

我本来一心想把佛教的道理说给人们,减少人们内心的痛苦,能够生活快乐。但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历朝历代都有圣人,自有佛教以来,出了很多得道的高僧。他们的德行和能力远远高过我,为什么他们不把这些道理都说给所有的人呢?不经意间,读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忽然领悟到,完美即是灭亡。没有烦恼,再也不会有快乐了。

我把天机道破,不知道佛祖会不会怪我。不过,现代人的推理能力越来越强,佛教所谓的地狱,西方极乐世界之说,各种神话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了,反倒让一些认真做学问的人对佛教敬而远之。不若把这层机关说破,让学习智慧的人都进来。

回答2:

业力完全来源于自己的行为,前世的,多生多劫的还有今生今世的。
有这样一句话:要知前生做,今生受者是;要知来生果,今生做者是。皇帝的福报大是他前生做了好事,但是他今生造作恶业,来生自然要受报。他来生如果做好事当然会抵消一部分业力,但是不是全部,更多的因果要再来生受用。

回答3:

我们常人来到这个世界,业力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共业”,另一部分是“别业”。
所谓“共业”就是说“共同的业力”,就好比我们都生在中国,那么生在中国的这些人,就有一个共同生在中国的业力。如果另一部分人都有生在美国的业力,那这些人就会在美国出生。当然这只是一个结构很简单的比喻。就拿我个人来分析吧,我多生造的业结合我多生结的缘,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但是在这个复杂的结构里,有一部分和中国的现状吻合,并且还与中国有缘,我便受业力的牵引生到了中国。生在某个地区、某个市、某个家庭都是受到业力和因缘的综合影响。
所谓“别业”,就是除大家都相同的部分外,还有每个人都不同的部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共业与别业都有作用,但是别业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回答4:

简言之,业力不来自外部,而来自内心。

由一念无明始,是有山河大地、是有众生、有因果、有轮回。

楼主可能对于一个概念不大清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所接触到的万物,都是我们共同的业力感召而共生的,就是楼上一位师兄解释的‘共业’行为,也是我们的业力所带给我们的‘依报’,如果改变这些呢,还是要从心地上下功夫。

为什么同样的世界中,在菩萨的眼里到处净土,而我们凡夫却满目污秽呢?这就是共业所致。为什么人类讨厌的粪土在蜣螂的眼里就是天堂呢?这是不同的业力,即‘别业’所致。

所以,我们遇到的种种不公、不适、不周,说穿了,也是自家业力之相同与不同造成,分毫怨不得人家。

总之,要想‘看众生皆是菩萨’,那我们得先具备菩萨行才行!

南无阿弥驼佛!

明心合十!

回答5:

‘业’是一种行为上所导致的‘力量’。从原始经典来说,并没有说‘共业’‘别业’(三种业力的分类)。而这种力量是属于个人的,而并非团体,甚至是家庭都有联系的。

是善?是恶?这个很难定论。有些行为能直接说明这是伤害别人的行为,但以上的雍正皇帝的例子却不能如此理解。有很多人民在他的执政都获得帮助,也有不少伤害。他所杀的人可能是罪有应得,可能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安全,或者担心动摇民心等等,当然也不乏无辜之人。在下不认为皇帝的荣华富贵是福报,虽然有很多享受的生活,但生活上的压力以及宫廷的勾心斗角,这些都是代价啊!人民虽然困苦但却比较自由以及平静。佛陀所说的中道不只是教义而已,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每件事物都是有好有坏,如果只是针对‘好’的话,那么这就不够客观。

雍正的确是个好皇帝,因为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来换取人民的安居乐业。与其说他的福报很大,不如说他有能力承担他的福报。假设换了个人,给他再多的福报,他也没有能力承担,更没有能力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