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体育场 80000席到18000席 伦敦奥运主体育场效果图。该体育场的“魔术”是,奥运时容纳8万人,奥运后容纳1.8万人(本报资料图片) 规则是“不!” ———伦敦奥运规划一开始就包括“后奥运规划”,早早预留了“后路”。他们明确反对赛后要花大钱照顾的建筑,反对只适合运动员却不适合居民的建筑。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规划中,坐落于伦敦东部“下利亚谷”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容量是8万人,奥运结束后,容量将被压缩为1.8万人———伦敦虽然拥有6家英格兰超级联赛足球队,却没有一家愿意认领这座体育场。“伦敦奥运绝不希望建造那种会成为累赘的建筑,赛后一点用处也没有,却要花大量钱照顾它。”在香港参加“城市复兴再造设计论坛”的史蒂夫·麦卡顿说。麦卡顿曾是“伦敦申奥规划组”高级成员,他领导下的“流体”(Fluid)建筑事务所,在申奥规划组中负责对“下利亚谷”(Lower Lea Valley)地区的社区和民众进行调查和咨询,并确保咨询结果用于指导和调整奥运及其后续发展规划。 伦敦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将在“下利亚谷”举行。在伦敦发展局的描述中,这一地区的特征是“大片废弃的工业用地和简陋住宅,英国最贫穷、公共健康记录最差的社区之一。失业率高而技能水平低,黑人及少数族裔人口为首都最高”。 从1990年代中期,“下利亚谷”被定为伦敦城市改造的重点地区。2012年奥运主办权争夺战开始之后,伦敦奥申委强调:“如能借奥运会的举办助推该地区改造,将极大地改善这里的贫困、失业、基本技能欠缺和糟糕的健康状况。”伦敦市长特别顾问理查·罗杰斯认为,以奥运为契机,改造旧城区,提高城市与国家生活水平,为伦敦赢得奥运主办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伦敦申奥规划组”由“流体”等5家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及顾问公司组成,从2003年8月起,受命完成奥运会场所及其后续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为伦敦赢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这个任务在今年7月1日完成,规划组也不复存在了。 “原来的规划组进行了精简,正在准备新的投标,希望能从伦敦奥组委获得新的合同。如果这个团队再度得到委任,'流体'便可能再由它委任,签下另一份合同。挺复杂的,是吧?”麦卡顿笑起来,“在英国,如果是政府来花公家钱,一切都得无比公正、公平——要知道我们以前做得很好,但他们说:没错,可还是得在全世界范围重新招标。” 充满临时建筑的奥运会 记者:我了解到伦敦申奥规划组的工作分成三类———奥运规划、非奥运规划和后奥运规划。它们有多大区别? 麦卡顿:现在只有两种了———奥运和后奥运。如果奥运会没申办下来,就会进行非奥运规划。有些建筑,即便申奥不成功,我们也要建设,比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水运动中心。这是非奥运规划里惟一的建筑,它有一个大泳池和一个休闲中心,对居民来说,地点也非常好。 但有一个难题。奥运会期间,将有数万人往来此地。很重要的一点是,当观众来到奥运会赛场,要给他们留足够的步行时间,不能出现一下火车就人山人海的场面——悉尼奥运会就曾经是这样。所以,在规划中,火车站到运动场有10-15分钟的步行距离,足以让人群自己变得自然有序。但奥运之后,这样的距离对当地居民来说太远了,所以我们计划在奥运结束后安装电动步道——你动不了游泳池,但可以让人动得更快。 奥运期间,我们会有两个赛道泳池和一个跳水池,比赛结束后将只剩下一个带有跳水中心的游泳馆,另两个主泳池都是临时的,专为奥运比赛而建。办完就拆掉,观众席也一样不复存在。这种临时建筑很特别、很大,但我们就是这么计划的。 记者:据说主赛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完奥运,容量将从8万座变成2.5万座。 麦卡顿:甚至可能是1.8万座。我们最初设想,会有某支大足球俱乐部用它做主场,比如阿森纳队或者西汉姆联队。但这方面的协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伦敦奥运绝不希望建造那种会成为累赘的建筑,赛后一点用处也没有,却要花大量钱照顾它。规则就是:“不!”如果一个建筑方案没有明确的奥运后的计划,就不能做。对我们来说,这条指引非常明确,而且也非常正确。 再举个例子,我们有媒体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大得很,数十万平方米,在奥运期间供各种媒体使用。对我们来说,规划这两个中心,最要紧的不是建筑———我们也准备把它们弄成临时建筑,而是那些基础设施,通信网络、线缆、光纤,我们要琢磨当地居民怎样才能用上这些东西。我们计划奥运后在当地建一所学院,搞视觉艺术方面的培训,那么这些设施便可以全都用上。 还有很大的区域,所谓更衣区,运动员上场前呆的地方。将来一部分会改作工业用途,因为这个地方是伦敦的贫民区,我们需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培训。奥运场地的北端,有三个主要的篮球赛场,两个在赛后消失,剩下最大的一个做工业用途。 记者:今年《卫报》曾报道,雅典奥运之后体育场馆多有空置的情况,想必伦敦也从中得到不少教训? 麦卡顿:雅典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们奥运前已经有了主体育场,只是加建了屋顶,一个相当复杂的屋顶。他们只需要花屋顶的钱,以后维护屋顶也不算太贵。但你说得对,那个体育场并不是很常用,这是个问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悉尼。从悉尼市中心到奥林匹克体育场要坐大约25分钟的火车,简直可以算是郊区了,现在没有足够的人经常跑那里去。所以我们建造容量可调整体育场的建议在奥组委那里获得了首肯。但你知道,要建一个8万座的体育场,今后再把它变成1.8万座,这可是一件浩大的工作。相关的设计上要花很大的功夫,让体育场在奥运期间看上去是永久的,但实际上是临时的。 记者:总不能连奥运村也是临时建筑吧? 麦卡顿:当然不至于。奥运村在赛后将成为民居,它需要配套的商店、学校、礼拜堂……我们希望能把它当作城市的一部分来设计,之后做些小改动使之适合运动员使用,而不是反过来,为运动员设计,然后让居民去适应它。 50亿和小菜地 记者:你们在申奥规划组当中被委任完成“下利亚谷”地区的“长期发展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 麦卡顿:“下利亚谷”很大,面积有200公顷,有很多工厂,中心是老工业区、污染区。那儿也有许多水道,运河交错,地形很复杂,河水又常泛滥,所以很多年来没什么发展。发展这个地方需要一个很大的规划,奥运给了我们机会。但奥运场地只在“下利亚谷”的北区,沿泰晤士河向下两英里的南部区域也需要重建。所以我们要考虑奥运之后在那里建造新住宅、学校、公共设施,我们还要考虑奥运之后能保留下什么体育设施。奥运后续规划就是做这件事。 长期发展策略,是把伦敦比做一个饼,“下利亚谷”是相当大的一块,却与另外的部分没有连通,这对商业和经济都很不利。但这个地区的位置很显要,距离伦敦的金融中心非常近。我们的策略之一就是多建些市政桥梁,把它与伦敦其他地区连接起来。另一个策略就是建一个大公园。现在“下利亚谷”的小公园、绿地散布,还与污染土地夹杂在一起。如果把那些公园和绿地都统一起来,将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公园景观之一。第三个策略,目前已有一个大型的营造计划正在进行,叫STRATFORD CITY,集中的商业零售业区,包括多个不同的建筑发展项目,这一战略就是与它相关。 记者:你们的顾问和咨询工作,主要针对哪些人? 麦卡顿:我们主要负责与改造涉及到利害关系的方面磋商,还要与社区进行沟通。有时候这些人是政府高层和地方权力机构,有时候是当地的普通居民。我们要听取一切人的意见,了解当地现实中一切对这项规划有用的东西。 记者:你们听取到当地居民有哪些需求? 麦卡顿:非常多样。有人觉得公众休闲用地是最重要的,有人担心交通问题,有人担心过多的汽车会带来噪音和污染,所以我们必须十分仔细地规划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不鼓励私家车发展。有人觉得这里学校设施太可怜,孩子需要更好的机会,所以新学校也在我们计划之中。 再具体到细节,你知道有些居民在自己房前的园地里种菜,我们得一家一家去跟他们谈怎么处置这块地———他们的小菜园能否保留,如果要挪走,会挪到什么地方———要知道我们是做一个三五十亿投资的项目,却在谈这样的琐事,似乎好笑。多数时候,当地居民真是有很大权力,我们的工作就是与他们协商,做出符合他们需要的规划,保证他们在规划中的利益。 申奥工作由“伦敦2012”公司总负责,他们的任务就是争得奥运主办权。我们的工作是提交改造规划,确保民众参与,确保民众对规划是支持的态度。我们必须频繁地与“伦敦2012”沟通,让他们承诺干一些事———如果没有我们在,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做。但他们也建立了多方参与的论坛,参与我们活动的一些当地居民后来也参加了那个论坛,他们的某些诉求得到满足,有些也落空的,但生活就是这样。 记者:有人反对办奥运么? 麦卡顿:有啊。有趣的是,当地居民想要奥运会,不同意的是不住在这里的人。他们担忧野生动物,担忧生态多样性,他们认为奥运会将消灭这里的野生动物,十分积极地组织反对活动。很多人从生态学的角度,担忧奥运会增大交通流量、污染大气,所以就不该办奥运。我们没法回应这样的意见,只能说,“你们说得对,但是奥运不来伦敦就到别人家去了,如果去了巴黎,我们计算过,将产生更长的飞行距离,因为很多航班都是经伦敦转飞巴黎的,这会产生更多的污染,而你还什么都没落着。” 我想他们应该理解,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我们要让他们感到,他们的担忧是被理解的。 记者:有多少人会因为伦敦奥运规划的实施受到直接影响呢? 麦卡顿:这取决于怎样划定界限。算上各种因素,我们需要改造的区域内大约有1.8万人直接受到奥运项目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奥运会显然不希望有负面消息出现,不希望有人不高兴,所以要花大量时间让公众了解这个过程。 我们的工作从2003年8月开始,最初计划12月得到规划许可,结果到2004年1月才完成。之后还得花大量时间,根据对场地规划的异议来修改方案。最终的奥运规划和后续规划到2004年8月才完成。然后我们着手与一些相关群体交涉。比如有一处居民区,正处在规划地中心,必须搬迁,大概有400人居住在那里。那是25年前修建的廉价房屋,所谓的“住宅合作社”。我们进行了无数艰难的谈判,但最后发现那里的人确实希望搬走,不管到哪儿。我们用统计他们想去的地方,与住房协会沟通。到年底,一家很好的大型住房互助公司接手了迁居计划,目前新的住宅小区项目正在进行中。 另外还有一件难事,“下利亚谷”地区有大约250家大小商业实体,也必须搬走。伦敦发展局,也就是我们的客户,正在一对一地与每家商户洽谈。他们设立了专门账户,任命专门的项目经理,讨论商户可以搬去的地点。伦敦发展局将收购商户的不动产和地皮,再加付约20%的补贴。 不管怎样,我想到最后这个规划会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甚至有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会觉得不错。有了一个大公园、水道清理一新、完善的非机动车路网。“下利亚谷”还有不少古建筑,我们会清理它们并向观众开放,所以就算不考虑奥运会而只想之后,也是有相当多好处的。
英国伦敦奥运会投资很少的,媒体估算过,一枚铜牌在英国只能买一个汉堡包
哥哥你估计看错了~~~中国奥运不止190亿~~~
伦敦投资算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