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下面几方面来看:
1、教育差别:一般家族中,嫡子女和庶子女表面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师资条件,生活待遇,读书环境,都是有极大差异的。
2、财产分配:汉代之前,庶子几乎分不到财产。汉代之后一般通行诸子平分。但是,这个平分本身是有前提的。需要将与官、爵、世职(比如明代锦衣卫和清代八旗世袭职务)相关的官邸、祭田、御赐物剔除(嫡长子享有),再剔除本家族族产、公田等(嫡长子代管),剩下的公共财产部分才是平分的。呵呵,一个普通家庭剔除这些还剩下多少?何况嫡母作为管家人,可以有一万种办法将剩余部分的公共财产分薄,比如大肆购买公田就可以做到。反正也是归嫡长子代管的。最重要的是,嫡母可以逼迫庶子自己放弃继承权。比如,庶子十五六岁,考上了童生。嫡母宣布,庶子可以拿一笔钱,家里安排结婚,再分出去养生母。庶子就算打落牙齿也得同意啊。好了,庶子分到了百八十亩地,娶个小地主富农女儿,就得为了家庭生计奔波,这个年龄实际就是读书上进的好时光,等三五年之后彻底理顺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3、资源倾斜:嫡子庶子出仕后的待遇也不一样。先不说嫡子的起点更高,一个家族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显然大多数人脉和关系都会优先提供给嫡子,庶子获得晋升很难,立功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4、女子待遇:对于一般家族来说,庶女在魏晋之前是没有单独出嫁机会的,她们通常会伴随嫡姐妹,嫡堂姐妹,嫡姑母,嫡堂姑母出嫁成为媵女。实际就是协助家族控制男方血脉。魏晋之后,庶女因可以向下联姻而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有了单独出嫁的可能。不过作为庶女,婚姻对象、嫁妆的丰薄,今后能否得到家族资源支持,显然是比不上嫡女的。当然,清代有所不同。在旗之家女子都得参加选秀,入宫之后嫡庶对皇家毫无意义,所以庶女在满族人家也有比较好的待遇。
嫡出,dí chū,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在古代通常是嫡出子嗣(即嫡子)继位,因古代有立嫡,立长的规矩。在有些朝代中即使不是年龄最大的如果是嫡出的也算是大的。
庶出: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不为正房所生的。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庶出子嗣一般不虑继位,但有立贤之说,所可立为太子或世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这个差距真的是超级大的,如果是男孩子的话,肯定是嫡出的孩子日后继承家里父辈的位置的,而且家里看中的也是嫡出的孩子;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出嫁到什么样的人家就是看你的身份了,而且嫡女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正方大娘子,但是庶出的就真的不一定能嫁到什么样的家庭了,这就要看人的命了,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嫡出的嫁得好的。
古代有妻妾,嫡子是指正妻所生的男子,按照古代伦理,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庶出的孩子,无论长幼,只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继承家业。除了继承权,如果是庶出,在家里还有可能受到嫡系亲属甚至是仆人的欺负,也被嫡系所轻视。例如袁绍,因为是庶出,没少受到嫡子袁术的轻视,即便是以后袁绍强于袁术,袁术依旧对其十分嫌弃。
嫡出的孩子可以继承家族产业、继承爵位,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也是各种高大上。而庶出的孩子相当于嫡出孩子的丫鬟、小厮,只算半个主人。如果小妾不给力,庶出孩子毫无地位可言。
当嫡女出嫁的时候,庶女也许只是个陪嫁。典型的芈月传里面,芈月只是芈姝的陪嫁。
最早感觉到嫡生与庶出的差距,是《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与贾环,两人都是贾政的儿子,贾宝玉之母是王夫人,而贾环之母是赵姨娘,王夫人出身于金陵王家,号称“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贾宝王如众星捧月一般,而贾环,虽然看起来也是贾政的儿子,但是没有人理会他,也不把他当一回事,连那些丫环书童们也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就是贾宝玉是嫡出,而贾环是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