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的普法战争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1871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成立巴黎公社,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1次无产阶级专政。公社失败后,反动的资产阶级获得胜利,1875年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的工人运动在70年代末有了新的开展。1879年,法国第一个真正的工人政党成立,提出社会主义的主张,并且通过由马克思、恩格斯、盖德和拉法格起草的党纲。但由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工人运动内部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如可能派、无政府工团主义,展开了长期、复杂、尖锐的斗争。90年代以后,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第二国际的活动、1905年的俄国革命)都对法国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起过巨大的影响。
在左拉最后确立自然主义理论以前,在60年代,爱德孟·龚古尔(1822~1896)和于勒·龚古尔(1830~1870)兄弟二人合写的《日尔米尼·拉赛德》(1865)已经是一本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在诗歌方面的表现是60年代开始形成的巴拿斯派。巴拿斯派宣扬艺术至上,不问政治;他们标榜创作“冷静的”、“客观的”、“无我”的诗,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单纯注重艺术形式,刻意追求造型美感。巴拿斯派的创始人是勒贡特·德·里尔。另一个重要代表诗人是洛赛·玛丽亚·德·爱瑞狄亚(1839~1907)。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运动,是在1886年《费加罗日报》发表若望·莫瑞亚斯(1856~1910)执笔的《象征主义宣言》,但是在这以前,象征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创作原则,在魏尔仑、韩波和马拉美等人的作品中已经有具体的表现。魏尔仑把诗歌看作个人感情和感官的直接表现;韩波把诗歌看作对不可知的世界的一种神奇的认识手段;对于马拉美,诗歌则是为了揭示隐藏在一切事物背后的“理想世界”,即事物的“纯净”状态。他们都把客观世界看作主观世界的“象征”,发展了波德莱尔“宇宙是一座象征的森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方法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没落。
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小说家保尔·布尔泽(1852~1936)认为必须以君主主义思想和天主教信仰来教育青年,才能复兴法兰西民族。莫里斯·巴莱斯(1862~1923)以宣扬颓废的个人主义的《自我崇拜》(1888~1891)三部曲开始他的创作。后来他成为“民族复兴”的鼓吹者,成为德莱福斯事件中反动阵营的领袖之一。
他在第2个三部曲《民族精力小说》(1897~1903)里颂扬的一个富有精力的乐观主义者,实际上是信奉狭隘民族主义的典型人物。彼埃尔·洛蒂(1850~1923)是宣扬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继承了消极浪漫主义的传统,在他的描写远方国家“原始状态”(即所谓异国情调)的小说中,贯穿着爱情、死亡、怜悯等“永恒”的主题;他想让人相信人的命运是不变的,但实际上是掩盖了殖民主义者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真实关系。同时,他以欧洲“文明人”的姿态去描写远方国家的“原始状态”,鼓励了殖民主义扩张政策。
在上述各种文学流派活跃的年代里,巴黎公社文学同自然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反动文学尖锐地对立着,它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涨,表现了国际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发扬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给文学为革命服务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与此同时,一些进步作家也在努力接近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在作品中用论战的形式对第三共和国政府展开尖锐的批判,法朗士和罗曼·罗兰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反对各种消极、颓废、反动的文学流派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拉法格作出了显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