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被好友A约去参加她大学室友的生日聚餐。
本来是带我过去凑人数,好让场面热闹热闹,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存在,就如空气一般,没有任何效果。
以至于聚餐后,好友频频向我抱怨到:“你平时话挺多的呀,今晚是怎么了,都不讲话啊?”
“你看那谁,多会活跃气氛呀,整场的人都被他逗笑了。你回去以后,有空学习一些社交知识呀。你这样,日后有什么活动都不敢叫你了啊!”
好友一连串气势汹汹的话语,瞬间把我噎住,只能在心中默默感叹着:“我也不知道怎么的,面对不熟悉的人,就是无法做到畅所欲言。只有面对非常熟悉的人时,才能放飞自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一样?
02
谈起整个聚餐的过程,画面至今仍停留在脑海里,历历在目。
整个吃饭的过程,我始终是一边夹着饭菜,一边听着众人谈话,外加时不时附和式地说一句,笑两声。
从来没有主动挑起过话茬,成为众人的焦点。
不知道是害怕什么,总之就是在一群不熟悉的人面前,无法做到畅所欲言。
几乎都是等别人提出问题,我才简简单单地回答两句,从未想过自行抢话题。
然而,跟我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在场的男生B。
他总是能从脑海里冒出源源不断的话题,时而搞笑,时而严肃,将饭桌上的气氛控制得游刃有余,给整场聚餐添加了众多无形分。
饭后,好多人都纷纷围着他,要加他微信,与他成为好友。
也正因为他如此灿烂的存在,好友才会生气地拿他与我相互比较,劝我回去多学习一点社交知识。
但我始终认为,这并非缺乏社交知识的表现,更多的是性格因素所致。
也许我的本性就是这样,在陌生人面前,总是“吃不开”,不敢随意说话,不愿轻易表露自己,更不想成为言语的焦点,只喜欢默默地听着旁人的对话,时不时插上两句,做一位安静的倾听者。
03
那天聚餐回来后,我在微信上,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跟不怎么熟悉的朋友聚餐,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一味闷头吃饭,偶尔陪着别人的话语笑一笑。
生活中,只有跟那些超级好的死党在一起时,才能有说有笑,肆无忌惮,鬼点子一大堆,瞬间变成话痨。
出乎我的意料,这样一条在凌晨十二点发出的朋友圈,竟收到64位好友的点赞,以及多条留言评论。
在整个留言区里,多数人发出了跟我一样的感慨,说自己在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多的场合下,总是变得不喜欢讲话,不愿成为话题制造者,更加愿意默默地听别人谈话。
总之就是一句话:陌生人面前如空气,熟人眼中似疯子。
04
发完这条朋友圈以后,微信上的一位读者,立马找到我,讲起了自己曾经与我类似的经历。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在外人眼中,都是那种文文静静,话很少的女生。
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她,跟她相处多年的闺蜜才清楚,生活中的她,其实是一个能说会到,鬼点子特别多的人。
她跟我说,自己刚上大学那会,聚餐特别多,某次闺蜜部门搞活动,叫她一同前往,本是让她过去活跃活跃气氛的,但没想到,现场的她却如变了个人一般,沉默寡言。
只有别人问她问题时,她才简单地回答两句。
事后,闺蜜对她当时的表现非常不满,怪她使气氛陷入尴尬的境地。
于是,她想改变自己,让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也能做到如疯子一般肆无忌惮。她开始看各种演讲与口才的书籍,学习各种社交礼仪,然而最终她还是发现,自己失败了。
即使对于各种人情世故了然于胸,但当真正置身于众多陌生人面前,她又不由回到了当初安静的模样。
她说自己也试着去讲话,去挑起话题,但总显得非常勉强。即使今天在聚餐前,刻意告诉自己,一定要多讲话,但到下次饭桌上时,又不觉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后来,她终于明白,其实有些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只有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才能做到无话不谈;在普通朋友之间,更愿意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她说,这样一种性格,也谈不上好与坏。只能说,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的人不同吧。有些场合下,就需要那种能说会道的人;而有些情景中,则需要那些善于安静倾听的家伙。
05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总是餐桌上那个不善于讲话,不愿意成为话题中心的人,那就别再勉强自己制造话题,控制气氛了。
你的性格,更适合做一名倾听者。
一次完美的聚餐,不可能整个饭桌上的人,都是话题制造者,当然,也需要那些安静的朋友,在适宜的时间点上,插上简短的一两句话语,发出两声爽朗的笑声,让聚餐更好地进行下去。
虽然你话不多,但也是聚餐的一部分啊。
不勉强自己性格中最原始的那一面,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也挺好的。
我以前和你也差不多的性格,不太爱说话,也不会说好听的话,不善于交际。有点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后来感觉不说不行,就强迫的自己去和别人融洽,先开始很困难的。后来习惯了慢慢就好了,也许和你的工作有原因。如果尝试一下销售的话,慢慢的也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