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安排应根据人在一天中的生理状况和活动需要而确定。白天以动为主,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所需营养自然也多;晚上人入眠,以静为主,所需营养相对要少。古人所说:“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正是按这一原理总结概括出来的格言。现代营养学家提倡“三餐饮食量的分配为:早饭占全天总挨的25%,中餐占40%,晚餐占35%,也是对这一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
早餐宜好是指早餐要吃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品。体现量少质优。有干有稀、主副兼备的原则。最好配1~2种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蛋、奶、豆浆、花生、黄豆等。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早餐马虎随便,甚而不吃早餐,这严重违背人体生理需求规律。
午餐宜饱是指要有充足食品质量和数量。因为上下午活动量大,所以主食量要大,副食花样要多些,肉、蛋、豆类、青菜类均要见于桌上,若能有一碗有荤有素的菜汤就更好。午饭半小时后可吃一次水果。
晚餐宜少是说适当少些,因为晚上活动量小(不包括夜班职工),身体对营养需求也少。过饱易使食物停滞,影响睡眠;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可引起肥胖,甚至诱发疾病。现在一般情况是,人们生活紧张,工作繁忙,往往是早餐吃不好,中午又马马虎虎吃一口,晚上回家消闲则大吃一顿,随后入睡,如这样长期下去,则易诱发百病。一定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饮食有节
一定要科学进食,包括进食时间、数量、品种、地点和速度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一方面是保证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维护人体消化器官功能不受伤害。
定时间
一日三餐要有固定的进食时间,确保消化器官有规律进行运转,使食物在体内有条不紊地消化、吸收和营养在体内运送。传统规定一日三餐,是因为两餐之间的间隔5~6小时,正好符合人的生理状态。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一般需4~5小时排空,经过约1小时的休息再进入工作最佳状态;若一日两餐,间隔时间太长,易出现胃肠饥饿性收缩,使身体出现诸多问题。根据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早餐最好都安排在7点、中餐12点、晚餐6点。这样不管外出与否都不要打乱习惯,使消化器官保持最佳状态进行工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进食随心所欲,爱什么时间吃就什么时间吃,高兴、合口胃的东西就多吃,否则就不吃或少吃,零食不离口,最终消化功能严重受损,患慢性胃肠疾病后悔莫及。
定数量
要根据食品所含营养成分多少来确定每餐进食数量,食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食量过多增加消化器官负担、营养过剩引起肥胖,所以每餐进食数量要适中,宜八分饱为好。
不偏食
食物品种选择不以个人好恶来确定,要求营养配餐,多样化,对那些有挑食习惯的“特保儿”更不能一味溺爱迁就;对有偏食习惯的人一定要设法纠正过来,以防发生营养不良症。
不暴食
任何时候切记不可图一时痛快而暴饮暴食,尤其在饥饿、会餐时更应控制好自己,否则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严重会引起胃扩张、胃肠炎、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甚者因贪吃送命者也大有人在。
不快食、不烫食
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食物过热易使食道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