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种“仁”,是有等级的。礼指的是周礼,这种礼是分为天子、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物品,行礼,音乐皆有各自使用的方法不能逾越。
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
扩展资料: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华夏天下观开始成形。
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易传》、《春秋》、《孝经》、《论语》是了解其本人思想的主要著作。
孔子开创了易学,并由他率先提出了“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作为其“仁学”的哲学基础,他辩论仁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曰仁曰义”,又论及六画,“六位而成章(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学说核心:仁、义、礼、智、信,孝、悌、直、忠、勇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耳。
如果按这种说法,孔子的学说不过是二、三流角色而已。
"仁",儒家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众多士人所推崇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基础,个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完全是为君王服务的,是一种以思想来控制人的.而孟子的思想则把儒家思想更完善了,我觉得我们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孟子的观点我更认同点....(个人观点)
"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