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真理(truth)的概念是柏拉图提出来的,他提出来了苹果和水果哪个是真(truth)的,他认为是水果,因为苹果千百年后会变但是水果只要人类存在就不会变应为概念不变。从中可以看到真理(truth)是从实物中抽象了的人为化的东西。所以真理是存在的,但是单一的永恒的真理是否存在是一直有争论的既绝对真理是否存在是有争议的。
西方的哲学观念一直是追寻有永恒的绝对的真理存在的,如上帝如普世的道德观。这在人类社会中的道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人们又一个标准可以参照,模范可以学习,当然这个模范可以是具体的人,更可以是抽象的标准。像爱因斯坦认为上帝是不玩骰子的一样。当然这个永恒的绝对的真理可以是宗教的上帝也可以是其他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是根据人类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深入而不断深入的。像科学中的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到最后的黎曼几何,显然是深入的。看起来是对的。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观符合客观,如果把客观的运行规律作为真理的话显然有是有绝对真理存在的,我们的主观只是表述客观的一种方法;既方法可以不断地变化但是客观事实何其运行的规律是不变的。
如果认为没有绝对真理存在的话会产生可怕的现象,及我们没有信仰。所以从社会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我们还是要相信有绝对真理存在的,既举头三尺有神明。
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马克思主义到底对还是错的呢?无论是现实意义还是思想上的意义。 当然你好是学生的话还是以教科书为准。
应该说西方哲学还有宗教都是在追求一个永恒的、绝对的东西,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西方所有的学术全部都是试图在其所在的领域内追求一个永恒的、绝对的客观定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
而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却强调的是宇宙的变化无常,中国本土的易经阴阳哲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认为事物并不存在固有的、永恒的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易经虽然只有64卦,但是如果真正懂得易经的意思,那么其实还可以无限叠加下去的,因此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佛教的思想也是类似的,佛教的“空”是建立在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基础上。“因”是指事物生成的内在的主要的因素,“缘”是指外在的、次要的条件。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有它众多的因和缘,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因和缘是不稳定的,一旦缘散,则事物就会变坏消失。所以,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不可能永恒地存在,这就是“空”。反过来说,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才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如果一切事物是不变的,那么世界将是一片死寂,决不会有新生事物的产生。
从哲学本身的角度讲,中国的儒释道哲学对宇宙的理解无疑更胜一筹。
西方式的“追求一个永恒的、绝对的客观定理”的思维方式,唯一可能佐证的就是看似永恒不变的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是随着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量子力学)的进展,物质的绝对客观性、实在性,逐步产生了某种动摇。我相信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会一层层逐步剥离人们对“物质的绝对客观性、实在性”这种基于感官感觉的、根深蒂固的顽固性看法。
其实佛教早就说过,这个物质世界不过是一场幻觉而已,之所以人们感觉不到,就是被感官以及生命无始以来的无明所欺骗,就像人们在梦中“执梦境以为实”是一样的道理。量子力学只是对人们的顽固性见解刚刚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
如果连物质都不是永恒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是永恒的呢?其实根本就没有永恒的客观事物!
不过从实用的功利角度而言,西方的学术,除了哲学是废品之外,其他的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西方学术看作是“一群摸象的盲人”,虽然他们看不到整体,但是却能把事物的某个时段的某个细节研究清楚。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对于除自然科学之外的任何西方学术,对于它们得出的任何结论,即使确实有一定的价值,也不要过于执着和死板,要善于因势利导、因时而变,否则必被其所误,甚至所害,尤其是像政治学、经济学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学术。
为什么自然科学可以例外呢?因为自然科学可以以一种暂时、局部、相对正确的形态存在,但其他的学科包括哲学是不可以的,因为人类社会不是物质世界。
没有,因为马克思告诉我们,真理总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地变化。
有 ,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不可能与真理同在。因为,是真理创造了人。
如果勉强说有,那只有客观现实本身。因为一切“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仿照,而客观现实是永远不停变换的,所以“理”也永远无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