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资料

2024-11-03 13:36: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作家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浅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张百栋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
  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秉
  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
  露,哀而不伤。
  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但作品中,它并没
  有把爸爸写成一个花匠或园艺家,也没有做泼
  墨的描写,只是把它作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末。
  小说开头写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
  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
  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
  上台时一样!”
  小说的中间写道: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小说的末尾写道: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是作为布局谋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浑然天成外,我以为其深层意义还在于:其一,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协调地发展;其二,“花”在这里已经超然而成了一种象征的事物。象征使作品更具内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与爸爸爱花这条线索并行的另一线索是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前,写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爸爸病得怎样?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设置了悬念。接着宕开一笔,采用插叙的方法,把爸爸多年来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通过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这些材料看来很琐细,并不伟大,但却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是够狠的了。但却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真、善、美在此时此地,在爸爸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毕业典礼中,作者又疏密有致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汇款,本是大人干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外地让“我”去干,还说这是“闯练”。
  作者之所以选取以上两件事作重点的铺写,我想其意重在表现教孩子热爱学习和学会生存,侧重点是不相同的。
  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了爸爸辞世的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再联想到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生,“代表同学们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这样看来,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所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小说把因果关系表现得如此显眼,如此突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就是作者力图要表现的主题。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应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选自《名作欣赏》 1992年第5期)

回答2: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当然,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严厉但不失爱心,这就是文中重点写到的赖床迟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去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夹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去,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爸爸时时盼望着孩子长大,鼓励女儿: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回答3:

《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共出版了18本书。有散文集《窗》、《作客美国》等。散文小说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文章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林海音,纵横台湾文坛半世纪,兼具作家、编辑、出版人身份,在三种领域都独领风骚,影响深远。看过《城南旧事》的不只是海内外华人,还包括英、德、法、日文读者,书中那位张著清灵大眼,看成人悲欢离合的小女孩英子,揪住每个人的心。英子就是林海音,台湾苗栗头份人,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五岁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一九四八年,林海音由「第二」故乡返回「第一」故乡台湾,从此开始「林先生」长达半世纪写、编、出版的文学生涯。
文坛人人以「林先生」称呼林海音,她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主编《联合报》副刊十年间,她建立报纸副刊成为文学的花园,她就是花园的园丁,一九六八年创办成立「纯文学」出版社,开启了台湾文学出版的黄金时代,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林海音的散文表现她奉行不渝的「舒服」,她服膺写实主义,创作上以写「真」的精神表现「善」与「美」,《英子的乡恋》精选林海音不同时期的散文篇章,相对於她所有作品,虽只是雪泥鸿爪,却是近距离贴近「生活者林海音」。著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多部,曾获金鼎奖、五四文艺奖等大奖殊荣,二○○一年十二月逝世。她与何凡温暖的家常常高朋满座,有人说他们家的客厅就是台湾文坛的一半,这形容其实不假,她的一生,无疑地奉献给华文世界,在文坛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回答4: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http://www.cctv.com/program/dssgsw/20041224/101700.shtml这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连接.一点即可

回答5:

林海音(1981-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文章结构:
"我"穿着别有夹竹桃花的衣服,参加毕业典礼.--------------唱俪歌,哭别----------回到家-------得知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