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个次第: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 佛都信息港心愿团队
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上帝,做全世界最有钱的,还是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所以你要发出离三界轮回的决心,叫出离心。
四、空心,有了出离心以后,怎样修出离心呢?诸法体性都是空的、不可得的,一点都不要执着,要得到出离你就要有空心,观察任何人、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缘起是存在的现象,一切都是因缘所生起;既然都是因缘条件所生起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本体都是空。这道理你要天天用,花是缘起性空的,这张纸是因缘所生起的,花草树木是永恒存在的吗?不是,所以它是空的。你跟你先生的关系是不是缘起性空的?是,那你就放得下了,因为有执着就会痛苦,但是如果你用空性的眼光看,这只是一个条件,可能我跟他的因缘只有七年、三年,慢慢的就放得下。
五、慈悲心,虽然我们要出离痛苦,但是众生都还在生死痛苦中,没有众生怎么有我们的存在,离开别人没有自己,所以我们要对众生和自己的痛苦,生起出离心,修行空心,但是想到众生的苦,所以要生起慈悲心。
六、忍辱心,有了慈悲心,你要如何度众生呢?要修忍辱不要生气,大乘经典几乎有五分之一的篇幅,在告诉菩萨不能生气,「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忍辱是力量,前面已经修过空心,所以哪有我在被欺负呢?
佛都信息港心愿团队
七、不退心,有忍辱心以后还要有什么心呢?你伤害我,我还是要度你,一定要让你离苦得乐,不管生命如何痛苦,我还是要成佛度众生,要有这个不退转的心。
八、念佛心,为了让我们不退转,不念佛不行,有阿弥陀佛加持我,对众生爱心不退;乃至念观音菩萨、念唵嘛呢呗美吽,目的都是要帮助你的心不退转。观音菩萨曾经因为退转菩提心而头裂开,阿弥陀佛赶快教他念六字大明咒,这样再怎么痛苦,你还是会恢复度众生的本愿不退转,这叫不退转的心。
九、菩提心,有不退心以后,这个世界再痛苦,世界的责任我们都要负担,生起了对众生苦的责任,你才会圆满你的菩提心。
十、摄化心,有了菩提心以后,你就要很努力的度众生,不厌其烦。
我刚出家住在屏东恒春的五公寺,我师父都叫我守在门口等信徒来,不管是什么信徒都要度他,不管他有没有钱,想办法把佛法给他,为了要度他要讲他的方言,讲他喜欢听的话,要积极不能漠不关心。一个人如果漠不关心别人的苦难,那就会退转掉,慢慢关起门来读书、打坐,不理人家,看到人很讨厌,这样就不行了。所以要很积极的去引导,做动画、唱歌,办佛教音乐晚会,什么人都度,这样以方便的方法来摄化众生,大家一起来学佛。佛法如甘露,生死之钥,刚刚这十个心,一定要把它抓得紧紧的,信心,因果心,出离心,空心,慈悲心,忍辱心,不退心,念佛心,菩提心,摄化心。
万法惟心造,我们要一直调整自己的心,在最好的阶段里面,积极的努力圆满生命的任务,生命的任务就是成佛度众生,最艰巨、最有价值的生命的任务,然后就朝这个成佛之道不断的努力。
修行次第:信、发心、正见、戒、定、慧。(修订版)
*
1.从三宝中得到信心。很多人从闻思当中获得对大小乘佛法的信心。信到深处、坚固处即发心,发出离心、菩提心。
*
2.发心,则下一步要进行实修,那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行正见,才能正确实修。从闻思佛法、学习佛经当中获得修行正见。
*
3.信、发心、正见具备之后,即可开始实修。
*
4.实修以戒为基,以定慧为提高,犹如水涨船高。
*
5.持戒要持久并且严谨,方能收到持续效果。先持声闻戒(沙弥戒、比丘戒)、后兼修持菩萨戒,这样于是渐渐爱欲干枯、内心清净。为定慧的修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在刚开始持戒时,就介入定慧的修习。)
*
6.在此持戒持久严谨的基础上展开定慧的修习,于是定慧稳步上升。
*
7.定,可修守息观、四念处,也可修首楞严三昧、耳根圆通,圆觉陀罗尼。
*
8.慧,可修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观,或《金刚经》的不生法相非法相,或修《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种的慧观方法,或思考观察“什么是我的心?”,或参话头“走路的是谁?念佛的是谁?”。
*
9.戒定慧三者相辅相成,水涨船高。大乘修行者则在达到一定果位后(如初地之后)要兼顾普度众生。随着戒定慧的步步深入,最终在定慧达到顶峰时,获证终极道果(解脱道或菩萨道的终极道果)。
*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的,其名数为: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四、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五、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七,《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二,《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修行次第
p0902
瑜伽九十二卷八页云:又诸苾刍、守护诸根,有惭有愧。由是因缘,耻于恶行,修习妙行。修妙行故;无有变悔。无变悔故;发生欢喜。此为先故;心得正定。心正定故;能见如实。见如实故;明及解脱,皆悉圆满。当知是名修行次第。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楞严经》有云:。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但宗咯巴大师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对雪域也就是藏地佛教的复兴有重要作用,在藏特别对初学来说如何由下士道,到中士道,到上士道这些次第是非常清楚。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