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
作为改革君主的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许多措施,如惩治贪官,整肃吏治,清查仓库,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秘密立储等。其中,建立了一项前无古人的重要机构——军机处。
军机处有官无吏,收发文件,登记档案,都由军机章京处理。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太监不得在侧。他们办事的值房,严密防范,即使是诸王大臣,没有皇帝“特旨”也不准到军机处值房。值房的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扩展资料:
军机处设首席军机大臣一人,军机大臣一般5至7人,少时2人,多时9人。召见时,首席军机大臣以后,不分满汉,而按入值时序为先后。
据《清代职官年表》统计,清朝军机大臣,共有147名,其中满63人,蒙古11人,汉73人。在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中挑选。下设军机章京,规定满员16人、汉员20人,共36人,不设书吏等具体办事人员,以保证办事的机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强化皇权的军机处
一)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
¡雍正七年(1729),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在雍正寝宫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机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更名“军机处”。
¡雍正有意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是军机处的设置背景。
¡军机处设在宫中,使国家政治中枢更大程度转入内廷,外朝国家机关难以参与国家决策,仅为执行机构,从而确保了皇帝意志畅通无阻。
这一套围绕皇权运转的最高决策机制,使君权达到了顶峰。
¡机处任职者无定员,军机大臣通常4、5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官充任。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另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以保证军机处处理政务的效率。 军机处(直房)
¡军机处的长处,简单说来,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
¡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始终是临时机构,也没有专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军机处是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
二)理藩院 专管少数民族事务,满人担任
三) 内务府 清代设立内务府,掌管皇帝家务,以大臣统领,革除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收宦官之权归入内务府,根绝了历史上的宦官之祸。
粘杆处
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清世宗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
军机处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
设军机处。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
军机处。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