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破产了会发生什么?求解答

2024-12-16 22:50: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尽管也存在风险和各种问题,但是风险是可控的,问题也通常会得到处理和解决,地方政府不会也不应该让其破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我国各地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包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建设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了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融资已经有一段时间,投融资平台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则是在我国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个也是被地方政府视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如果任其恶化,将构成以下风险和危机:

  一、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

  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快速提高,基本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也出现了财权的上收和事权下放的倾向。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财源有限,预算法又不允许他公开的举债。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贷款的过程中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自身的隐性负债也比较严重,所以一些担保也不务实。

  二、商业银行的短存长贷,信贷风险就容易出现期限的错位。

  由于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一般由地方财政担保,即使没有担保,因为是政府的项目,商业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给地方政府平台。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融资状况很不透明,银行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的财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有限。难以全面把握平台负债状况,特别是商业银行涌入领域以后,信贷风险就容易出现期限的错位。

  三、平台资产质量及其职能原因导致这个平台的风险不断的聚集。

  由于成立平台公司到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导致平台的资本金不足,平台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所降低。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水平、经营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导致这个平台的风险不断的聚集。

  基于以上风险和问题,中央和各个地方也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合理定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及投融资领域并限制平台的资产负债率。

  通过规范地方政府平台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合理定位。明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领域,如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凡是民营企业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民营企业做,同时,加强对平台融资使用的监管,避免项目贷款挪用。

  (二)充实实收资本、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对地方政府平台的资本金状况进行检查,把资本金不足、不实的平台限期做实,对于平台的资产负债率有个统一的规定,并且与地方财政的状况适当挂钩。同时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平台的经营管理水平,明确平台应当披露的信息范围。

  (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

  通过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平台的责任,加强地方政府对平台的债务集中管理。建立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掌管政府债务。建立地方债务偿债基金,地方政府建立与地方平台债务规范相适应的偿债基金,并制订地方平台债务偿还管理办法,规定相应的偿债程序。

  (四)解决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

  通过在适当制度或程序约束下,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的方式解决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问题。

  综上所述,就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风险和各种问题,都是风险可控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会通过政策调整和监管,保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

回答2:

城投公司会破产吗?政府会让它们破产吗?不会。
实际上,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融资成本的高低跟是否会违约无关。是否会违约主要看各个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覆盖融资成本。
银行不是傻的,如果项目盈利能力不足以偿付贷款的利息以及本金,银行是不可能批准贷款的。所以,地方投资项目,都有一个强有力的盈利保证做后台,至少有个比较靠谱盈利预测,才可能拿到银行的贷款。
这儿之中的纰漏会出现在哪里呢?有小部分地方投资项目,盈利预测很可能是胡乱编造的。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投资额目标,有意编制极富想象力的盈利预测,从而拿到银行贷款。如果将来项目实际运营状况达不到预测,则很可能发生违约。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是银行与城投公司商谈进行展期。这个时候,又需要城投公司拿出一个可以说服银行同意贷款展期的盈利预测。当然他们可以继续编造。但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终归会赶上融资成本,这些贷款最终变成坏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当然,不排除有很小一部分城投公司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并且无法进行贷款展期。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这些贷款做为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打包出售给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政府的参与。换句话说,不排除老百姓为此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