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三朝,近现代有两朝(这个尚待历史商榷)
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历五帝,共93年(公元前208年~前111年)。
到五代十国时期,刘岩在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南汉国历四帝,共55年(公元917年~971年)
明朝末年,南明”王朝(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公元1646年11月2日南明唐王朱聿鐭在苏观生等拥戴下于广州称帝,年号“绍武”。
在现代史上广州也有建都的短暂历史。两总统曾建都于广州:
一是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1921年4月选举,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设在今中山纪念堂所在地。
二是代总统李宗仁迁都广州。1949年4月25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总统府设在广州市郊石牌(今华南师范大学校园),代总统为李宗仁.
【秦置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平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任嚣筑番禺城
【任嚣筑番禺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南海郡建立后,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是为广州建城之始。�
赵佗建立南越国
【赵佗建立南越国】秦末,中原动乱,群雄割据。公元前206年,南海郡尉赵佗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派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独立政权。�
陆贾两次出使南越国
【陆贾两次出使南越国】汉高祖刘邦为结束岭南地区的分裂状态,统一全国,于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服赵佗归汉。赵佗开始时表现冷淡,态度傲慢。陆贾在城西筑土城为驻地,静心等待,并极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关系,指出若违反统一大势,无异于以卵击石,必遭天谴。赵佗对陆贾十分钦佩,称赞他是南越惟一可以商谈的人,即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与汉朝剖符定约,互通关市,归附称臣。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采取"别异蛮夷"政策,严禁铁器、母牛、母马输入南越。赵佗再三遣使请求取消禁令,均遭拒绝。吕后还派人到赵佗老家河北真定(今正定县),掘赵氏父母祖坟,诛赵氏兄弟宗族,并派兵伐赵。赵佗一气之下,宣布脱离汉朝,南北再次陷于分裂状态。汉文帝即位后,恢复"和辑汉越"政策,为赵佗重修先人冢,每岁奉祀,并封官厚赐赵氏兄弟。文帝元年(前179)再次派遣陆贾出使南越。陆贾再一次说服赵佗臣服汉朝,为汉朝统一大业立下新功。�
交、广分治
【交、广分治】吴黄武五年(226),孙权分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4郡,治所番禺,命吕岱为刺史;合浦以南仍为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3郡,治所龙编,戴良为刺史。这是广州得名之始。一年后,交、广合治。吴永安七年(264),交、广再度分治,仍置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治所在番禺。此后交、广分治成为定制。�
佛教传入广州
【佛教传入广州】东汉建和元年(147),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佛经翻译家安世高由海路来广州,后北上江淮。东吴以后,外国僧人络绎不绝由海路来广州,从事传教和译经。吴孙亮五凤二年(255),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这是佛经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
葛洪二下岭南
【葛洪二下岭南】葛洪(284~363),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代宗教哲学思想家、科学家。一生两度下岭南,为岭南文化的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晋"八王之乱"时,葛洪首赴广州,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习炼丹术。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葛洪再次携眷南下,在罗浮山辟山筑庵,建炼丹灶,并在山上度过了7年"神仙丹鼎"的生活。现罗浮山仍有冲虚古观、稚川丹灶等有关葛洪的遗迹。葛洪妻子鲍姑系鲍玄之女,精于医道。今广州三元宫仍奉鲍仙姑。�
卢循占据广州
【卢循占据广州】卢循(?~411),东晋范阳(今河北)人,曾参加绍兴孙恩起义。孙恩败死后,东晋元兴三年(404),卢循率余众浮海占领广州,号平南将军,军力发展到10余万人,占据广州达六七年之久。今海珠区晓港路至万松园之间隆起地带,为卢循城故址。
菩提达摩在广州传教
【菩提达摩在广州传教】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到广州传播禅学,是为禅宗初祖。后人将菩提达摩登岸的地方叫西来初地,并修建西来庵(今华林寺)作为纪念。�
修建海神庙
【修建海神庙】隋开皇十四年(594),文帝下诏立祠祭祀南海,始在广州建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此后,历代皇帝每年都派官员举行祭典。现存海神庙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海神庙。�
唐朝始置"蕃坊"
【唐朝始置"蕃坊"】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在广州城西设置供外国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侨居的社区--"蕃坊",并设"蕃坊司"和蕃长进行管理。史载当时有外国侨民12~20万人。到宋代,在"蕃坊"内还设有"蕃市"和"蕃学"。"蕃市"供侨居的外商交易。"蕃学"是应蕃人要求,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学校,诸蕃子弟均可入学,学习中国文化。宋代的"蕃坊"居住着众多的外国富翁,蕃长辛押陀罗,家资数百万。蕃商蒲亚里一次运来的货物,价值达5万余贯。蕃坊最繁盛时期光塔路一带有"蕃汉万家"。�
唐朝设市舶使
【唐朝设市舶使】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
【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唐乾符六年(879),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占广州,第二年离穗北上。�
北宋设市舶司
【北宋设市舶司】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命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一个专司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广南东路治所设广州
【广南东路治所设广州】宋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15路,其中广南东路(简称广东)治所设广州,为其后广州成为广东省省会奠定了基础。�
《广州市舶条》颁布
【《广州市舶条》颁布】宋元丰三年(1080),宋朝正式颁布《广州市舶条》,并向全国推行,以加强海舶出入港的管理。�
修建镇海楼
【修建镇海楼】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为我国四大镇海楼之最。�
朱聿钅粤建立南明政权
【朱聿钅粤建立南明政权】清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朱聿钅粤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政权,仅存在40天。�
清朝设粤海关
【清朝设粤海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任务是管理外贸及征收关税。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清朝设立十三行
【清朝设立十三行】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在今十三行路设立"洋货行",统称"十三行"。到了乾隆年间,业务有较大的发展,十三行便分工为外洋行(专门办理外国商人来粤贸易业务)、本港行(专门办理暹罗贡使及商人贸易事务)、福潮行(专门办理潮州、福建商人的对外贸易业务)三种。行商的主要作用是:(1)包销外商运来的商品;(2)代缴关税和各种规银;(3)代替外商购买各种出口物资;(4)对外国商人的一切行动负保证监督之责;(5)代表政府向外国商人传达政广州十三行令,办理一切交涉事宜。为了接待外国商人,行商在十三行街还设有"商馆",亦称"十三行夷馆"。�
广州"一口通商"
【广州"一口通商"】"一口通商"是指经中国政府特许在广州一个口岸经营对外贸易。明嘉靖二年(1523),因"争贡之役",严申海禁,废罢泉州、宁波二市舶司,止存广东司,广州便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惟一口岸。至1566年共43年。清初为防范台湾郑氏反清势力,在东南沿海"围海迁界",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时断时续直至1842年。"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促进了广州的繁荣。�
基督教传入广州
【基督教传入广州】清嘉庆十二年(1807),英国伦敦传道会派传教士马礼逊来广州传教。道光十八年(1838)在广州成立全国最早的在华医药传道会。�
阮元督广
【阮元督广】清嘉庆二十二年至道光六年(1817~1826),著名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其间多方延聘人才,设局编修《广东通志》,捐资倡办学海堂书院(堂址今广州市二中),遗德岭南。�
广州设外国领事
【广州设外国领事】清道光十七年(1837),英国义律任驻华商务监督和政府全权代表到达广州,履行领事职责,是为广州有外国领事之始。�
广州万人禁烟大示威
【广州万人禁烟大示威】从19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夕,英美等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当时广州是全国惟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也就成了鸦片走私贸易的中心,广州的外国洋行更成为鸦片贩子的活动据点,鸦片烟馆到处可见。广州人民对鸦片毒害深恶痛绝,自发起来反对英美利用鸦片进行侵略。1838年12月12日,两广总督邓廷桢主持禁烟,将一名鸦片烟犯何老金押到十三行洋馆前广场处决。英美商馆的鸦片贩子捣乱刑场。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蛮横行为,激起广州人民的无比愤怒,上万名群众自动起来包围了外国商馆,拆毁木栅栏,以砖瓦石块为武器,打碎商馆窗户,反击外国侵略者破坏禁烟的挑衅。这是广州人民最早的一次反对西方列强的斗争。�
林则徐广州禁烟
【林则徐广州禁烟】在鸦片走私猖獗、鸦片毒害日深的形势下,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到达广州查禁鸦片,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支持下,下令查封广州所有烟馆。3月18日林则徐向外国鸦片烟贩传令缴出鸦片,并要求具结声明永不再贩运鸦片。开始外国烟贩拒交鸦片,林则徐采取坚决措施,宣布对停泊在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先行封舱不准卸货,同时撤出外国商馆内全部中国雇员和工人,派兵包围外国商馆。4~5月间,英美鸦片贩子被迫陆续呈缴鸦片327�6万多斤,在林则徐主持下,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其当众销毁。�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广州禁烟斗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势力。英政府为维护其殖民主义政策,1839年10月借口"保护通商",正式决定出兵侵略中国。1840年6月28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率领广东军民严守海防,使英军进犯广东阴谋不能得逞。7月英军北上进犯厦门被击退后攻占定海,8月窜到天津的河口,威胁北京。道光皇帝派琦善"劝慰"英军退回广州等候谈判,随即令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国谈判,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谈判期间,英殖民者为炫耀武力,于1841年1月7日突然进攻沙角、大角炮台,驻守炮台的三江口副将陈连升父子战死,炮台失守。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1月27日道光皇帝被迫下令对英宣战。2月25~26日英军进攻虎门要塞各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壮烈牺牲,虎门失陷。3月,英国进逼广州,炮击广州城。8月,英军又攻陷厦门,再占领宁波。1842年6月英军攻占吴淞和广州。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等人在英舰汉华丽号上与璞鼎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起点。�
签订中英《广州和约》
【签订中英《广州和约》】鸦片战争中,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英国炮击广州,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5月27日签订了休战协议,是为《广州和约》。主要内容是中国向英军缴交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费30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60英里,英军退出虎门等条款。英国勒索巨款后,又提出割让香港,修改和约,因未满足其要求,旋即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并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忍无可忍,与敌力搏,当场打死几名英国士兵。为预防英军报复,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决定立即武装抗击,以三星黑旗作指挥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诱敌军至预设的包围圈牛栏岗,经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其中有两名校官),英军逃回四方炮台。牛栏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惨败。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的义勇也闻讯赶来助战,达10多万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旧址,现已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三元里建立"1841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烈士纪念碑"。�
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签订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中法五口贸易章程》,即《黄埔条约》。内容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该《章程》规定法国享受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法国人还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条约签订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黄埔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10月23日,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缉拿"亚罗"号走私船,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挑起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其本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故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人民再度奋起抗击侵略军。英军攻入广州城后,放火焚烧十三行一带民居、店铺千余家。后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城,抢去蕃库银22万多两、铜钱9吨及总督府财物,洗劫商户、民居。英法侵略军占据广州达3年又9个多月。�
英法强租沙面
【英法强租沙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攻占广州城。1861年9月3日,清政府被迫签约,将沙面划为英法租借地。每亩地年租为制钱1500文,租期99年。沙面岛共0�3平方公里(55英亩),英国租占西部为0�24平方公里(44英亩),占80%;法国租占东部0�06平方公里(11英亩),占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8月,中国政府收回沙面,历时84年。�
张之洞督广
【张之洞督广】光绪十年至十五年(1884~1889)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其间,起用刘永福、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1888年创设广雅书院(今广雅中学)、广雅书局、北江书院等,发展教育;同时积极筹办洋务,在广州创设黄埔造船厂和船政局,在番禺设枪弹厂,还筹办炼铁厂、织布纺纱官局等,刺激了广州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华侨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
【华侨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1862年,秘鲁华侨黎某等集资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是华侨在广州开办的第一家企业,是近代华侨投资广州之始。�
华侨在广州创办火柴厂
【华侨在广州创办火柴厂】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巧明火柴厂(现广州火柴厂前身),生产"舞龙"牌火柴。巧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初期规模不大,手工操作,每天生产火柴10多笠(每笠1200盒)。其后相继办了7家火柴厂,工人达1400多人,均以"舞龙"牌为火柴商标。巧明火柴厂经历近百年沧桑,多次迁址,1966年改名为广州火柴厂。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广告火柴生产企业,生产广告火柴达300款。�
华侨在广州创办电灯公司
【华侨在广州创办电灯公司】1889年,旅美华侨黄秉常在广州自办电厂,创办电灯公司,发电照明。他向美国华侨招集股金40万元,从美国威斯汀霍斯电气公司购买两台100马力的发电机和两台1000伏特的交流电发电机,聘请美国威司任总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雇用工人100名。发电量可供1500盏电灯照明之用,灯泡分16支光和10支光两种。每月收费:16支光1�6元,10支光1元。当时广州城有40条街的店铺和公共场所安装700盏电灯。此为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康有为(1858~1927)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从1888年开始,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和造就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成了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逃亡日本,万木草堂于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前后历时7年,三迁堂址:1891年在今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原为邱氏书室;1892年迁至卫边街邝家祠(今广卫路内);1893年,因来学者日众,堂址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今文明路市一宫院内)。
楼上仁兄答得很详细,但缺617年,萧铣占据岭南,交州一事及南汉(917年-971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其首府即今广州,其主先后为刘龚(高祖),刘晟(中宗)
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