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 负鼎之愿
【拼音】: fù dǐ zhī yuàn
【解释】: 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举例造句】: 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 ★《后汉书·马援传》
2、【成语】: 鼎足三分
【拼音】: dǐng zú sān fēn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举例造句】: 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3、【成语】: 扛鼎拔山
【拼音】: gāng dǐng bá shān
【解释】: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举例造句】: 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4、【成语】: 九鼎一言
【拼音】: jiǔ dǐng yī yán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举例造句】: 老师九鼎一言,即纳吉问名,不逾于此,门生传示司马,使他静守甥舍,以待乘龙可也。 ★清·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
5、【成语】: 革旧鼎新
【拼音】: gé jiù dǐng xīn
【解释】: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 明·李贽《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诵经者,所以明心见性,礼忏者,所以革旧鼎新。”
【举例造句】: 是故社会上种种之积弊,使女子而有革旧鼎新之志焉。 ★柳隅《〈留日女学会杂志〉题辞》
1、鼎成龙去
【拼音】: dǐng chéng lóng qù
【解释】: 指帝王去世。
【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举例造句】: 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 宋·刘克庄《水龙吟》
2、鼎鼎大名
【拼音】: dǐng dǐng dà míng
【解释】: 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举例造句】: 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3、鼎镬刀锯
【拼音】: dǐng huò dāo jù
【解释】: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四卷:“真知夫进退得丧死生祸福之不足以累吾心,则虽鼎镬刀锯,视之如寝饭之安矣。”
【举例造句】: 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 清·谭嗣同《仁学》
4、 鼎足而三
【拼音】: dǐng zú ér sān
【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举例造句】: 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鼎足而三,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5、三足鼎立
【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解释】: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举例造句】: 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一:鼎足而三[ dǐng zú ér sān ]
1. 【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2.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3. 【示例】:老头儿在席上,看着安老夫妻的这个佳儿,这双佳妇,~,未免因羡生感,因感生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二:鼎新革故[ dǐng xīn gé gù ]
1.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2. 【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3. 【示例】: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之意。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三: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
1. 【解释】: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2. 【出自】: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3. 【示例】:及入宫庭,见王~,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四:举鼎绝膑[ jǔ dǐng jué bìn ]
1. 【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2. 【出自】:《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3. 【示例】:~,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五: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1.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2.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3.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关于鼎的成语有:
1. 【解释】: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2. 【出自】:《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3. 【示例】:~,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1. 【解释】: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2. 【出自】:《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3. 【示例】: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精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黑籍冤魂》第一回
1. 【解释】: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2. 【出自】:《新唐书·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3. 【示例】: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于兹。~,自为声教,各擅蒸黎,交结四夷,凭陵上国。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1. 【解释】: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2. 【出自】: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3. 【示例】:~,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唐·张鷟《游仙窟》
1. 【解释】: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2. 【出自】:《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关于鼎的成语有很多,比如:鼎铛有耳、鼎铛玉石、鼎成龙去、鼎鼎大名、鼎食鸣钟等。
成语详解如下:
一: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 ]
1、【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2、【出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3、【示例】:我们一直以全新的视野推动着美术设计的发展,在三晋大地鼎铛有耳。
二:鼎铛玉石[ dǐng chēng yù shí ]
1、【解释】: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2、【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示例】:1958年大炼钢铁,拆亭取砖以建士高炉一方名胜,鼎铛玉石,瞬间毁灭。
三: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
1、【解释】:指帝王去世。
2、【出自】:《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3、【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四:鼎鼎大名[ dǐng dǐng dà míng ]
1、【解释】:形容名气很大。
2、【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3、【示例】: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五:鼎食鸣钟[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
1、【解释】: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2、【出自】: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3、【示例】:拥侯封~,赖朝廷破格推崇。 明·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