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国土最小,人口最少,其经济实力也最弱。偏居西南一隅的蜀国版图最小,主要地区仅巴蜀汉中等地,直到蜀亡时,只有户28万,人口94万,军队约10万, 可见国力之弱。诸葛亮也承认,他是在“益州疲弊”的情况下率师北伐的。而当时魏国,有人口440万,军队约60万,力量对比差距明显。
蜀国地方,易守难攻,若能真正联合吴国,协调一致地对付强魏,则蜀国偏安西南还是有可能的。而四川地区优越的经济环境也可以为蜀国稳固防守提供条件。如果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资源能够真正被开发,蜀国的经济实力必将大增,逐鹿中原的机会自然大了不少。
过早的北伐让蜀国耗尽了财力,影响了蜀国的经济发展,使其相对弱小的军事经济实力更加弱小。由于蜀汉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连年战争,浩大的军事开支,加上币材紧缺,使蜀国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没有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而铸行大面值减重钱币,必然会引起物价飞涨。同时蜀汉国民对长期的战争也极为厌恶,千方百计逃避兵役。有资料表明,由于诸葛亮连年出兵北伐,兵员不足,遂调各郡兵补充北伐部队,然而各郡大约是以各种借口为由而拒不发兵,形成了“多不相救”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军队中大量的士兵和职业兵户更是纷纷逃亡,做为地方长官的吕乂,数年中仅在一个蜀郡就查出了万余名逃避兵役者。至蜀汉后期姜维北伐期间,蜀汉已经出现了“经其野民皆菜色”的景象,可见连年北伐对蜀汉经济造成的伤害之大。
蜀国三分天下靠人和,这就注定刘备死后蜀国的衰弱~~~~魏国靠天时更靠领土,土地大间接注定蜀国耗不起~~~吴国靠地里,注定他领土越大越不格算(兵力扩散不易守)~~~权衡下,魏国更耗得起~~~想蜀国不灭亡,唯有一计。(建立在赤壁一战曹操灭亡后 )
第一 不要荆州 与孙家讲和 许诺击败曹魏后不与争强领土
第二 扩兵 从两路同时进攻魏国(祁山) 同时让吴国做策应出2路同步北上 抢一点算一点
第三 如上北魏必定不能4顾就必定会有一路空虚 那就让其余三路做策应一路总攻深入其后抢地盘
第四 举大义旗 做敌后策反工作 削弱北魏实力
如上 即使 北魏再有实力 也能将其灭亡 但有一重点 即蜀吴齐心一同出兵
灭曹之后不是2分天下了吗,现在来对付吴国
第一 举地理旗 说北魏首都 是自己的 让其为蜀国所有
第二 招兵残食北魏剩余领土 并迁都北魏首都 以吴国的心态及其兵力部署(吴国大多为水军)应该能赢
第三 耗死他 大领土就不怕了 首都有那么远 怕什么 别消极避战就行
结束~~~~~~~~~~~~~~~~~~~~~~~~~~~~
卧薪尝胆,对外休兵止戈,对内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力,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培养人才,建设和谐社会
与孙权结交友好关系,维持三国鼎立关系,同时发展自身国家
自古为什么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蜀国那个位置就不是争天下的位置,守有余而取不足。又说事在人为,但是蜀国真没多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