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消费增长的关系怎样才是合理的?

跟高一下册政治有关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
2024-12-26 08:12: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率和消费率的一般演变规律
  在各国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的共同演变规律之一是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相对下降,但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将趋于稳定。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这一演变特征是由工业化过程中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引致的。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而第二产业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从而导致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在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时,居民消费结构将由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提供的住房、教育、旅游等服务类产品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快,而第三产业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短期内投资率可能因此而出现下降,并相应地导致消费率上升;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依托的,为满足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的消费需求,需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因此,在发达阶段投资率和消费率将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面我们以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这一演变规律作出进一步的剖析。
  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概括为五个方面:资源秉赋、产业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有效需求。其中前四方面因素决定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而实际产出水平是由潜在产出水平和有效需求共同决定的。②在资源秉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产出水平取决于产业资本和有效需求两个因素。我们假定投资可以即期转化为产业资本、不存在进出口,则经济增长将取决于产业资本和最终消费需求两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构造实际产出函数:

  Yt=F(Kt,Ct)
  St:Ct+It=Yt-1,It=Kt-kt-1
  其中Y为实际产出,K为产业资本规模,C为最终消费,I为投资。
  假定实际产出函数是一次齐次函数,且产业资本与最终消费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则实际产出函数可转化为:
  y=Y/K=f(k)
  其中k=C/K为最终消费与产业资本的比率,y为实际产出与产业资本比率。
  假定实际产出函数具有以下四个性质:(1)f’(k)>0,表示最终消费的边际产出为正。(2)f’’(k)<0,表示最终消费的边际产出递减。(3)f’(0)=∞,表示最终消费很小时,最终消费的边际产出无限大。(4)f’(∞)=0,表示最终消费无限大时,最终消费的边际产出为0。可以证明,在经济增长、产业资本和最终消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Y-K’/K=U(C’/C-K’/K)(1)
  k’=bf(k)-nk (2)
  其中U=kf’(k)/f(k)是产业资本的产出弹性,b=C’/Y,n=K’/K,b为边际消费倾向、n为产业资本增长率。
  从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等式(1)表明当产业资本与最终消费同速增长时,实际产出将按最终消费或产业资本的增速同速增长。等式(2)表明,存在一个特定的产业资本与最终消费的比率k*(以下简称稳定增长比率),使经济增长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根据实际产出函数的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在稳定增长状态下,不仅最终消费与产业资本的比率不变,投资率和消费率也是稳定的,且消费与投资的比率是不变的。因为最终消费〔Ct=(Yt-1+Kt-1)×K*/(1+k*)]和投资[It=(Yt-1-k*×Kt-1)/(1+k*)]取决于前期产业资本存量Kt-1和前期实际产出Yt-1以及在稳定增长状态下最终消费与产业资本的不变比率k*,且Ct/It=k*×(n+1)/n。
  稳定增长状态下的稳定增长比率是最终消费与产业资本比率的极大值,即k’=0时的k值(k*)。因此,稳定增长状态下的实际产出是最优产出,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是实际产出的最优增长速度。过度消费或过度投资均会损害经济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及由此决定的产业结构会不断提升,边际消费倾向也会改变,原来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前提条件被打破,经济将进入新的稳定均衡增长状态。在这一动态均衡增长过程中,使不同时期经济能够达到最优增长状态的最终消费与产业资本的稳定增长比率,将随着经济结构或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断下降。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将整个经济区分为部门1和部门2两个部门,其中部门1生产一般消费品,部门2生产高级消费品,部门2的生产过程比部门1更加迂回。假定每个部门均有其内在稳定均衡增长机制,即分别存在部门1和部门2的稳定增长比率K1*和k2*,且K1*<k2*,实际产出函数转变为:
  Yt=F(Kt,Ct)
  St:Ct+It=Yt-1,Ct=***
  收入水平提高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消费者总是偏好消费更多的高级消费品,因为一般消费品消费量的逐步扩大会使其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对消费品1的消费需求逐渐趋于饱和。由于K1*<K2*,部门2的消费与投资比例低于部门1,或部门2的投资率b2(部门2的投资与投资与消费之和的比例)高于部门1的投资率b1(部门1的投资与投资与消费之和的比例),部门2的投资-收入乘数(单位投资引致的收入增加量)1/(1-b2)大于部门1的投资-收入乘数1/(1-b1)。因此,在均衡增长状态下,当消费者将收入更多地用于高级消费品的消费,或等量资源从部门1转移到部门2时,将引致整个消费量相对减少、投资量相对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消费增长率下降而投资增长率提高,且实际产出会加速增长,即消费结构的提升将引致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整个经济的加速增长。但如果经济结构的提升发生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由于第三产业的生产过程比第二产业相对简单,K2*

  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自: 免费论文网www.shu1000.com
  将实际产出函数的约束条件扩展到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稳定增长比率使转化为由私人消费、政府消费和净出口所构成的最终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比率:③(1)在既定收入水平下,经济增长要达到最优增长状态,要求最终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比率达到稳定增长比率。如果私人消费不足,由此形成的需求缺口应由政府消费或增加净出口弥补,而非扩大投资。因为增加投资会导致最终需求与产业资本比率偏离稳定增长比率,并使有效产出增长率下降。反之,投资过度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只能通过增加私人消费、政府消费或扩大净出口缓解。(2)在工业化时期,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需求与产业资本的稳定增长比率将不断下降,投资率将逐步提高。(3)资本净流入增加使实际产出函数的预算约束线向外扩张,并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增长比率不变或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资本净流入增加后的经济增长达到最优增长状态,需要增加净出口,或减少国内投资,增加国内消费。
  二、投资率和消费率演变规律的实证分析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特征,是投资率和消费率一般演变规律的典型。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不断下降;在工业化结束或经济进入发达阶段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将趋于相对稳定状态。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等经济学家对多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研究结果,④在工业化初期(人均GDP收入140美元),投资率、私人消费率以及由私人消费、政府消费加净出口构成的最终需求占GDP的比率(最终需求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73%和71%;到工业化中期(人均GDP达到560美元),投资率提高到20%,私人消费率下降到66%,最终需求率下降到65%;在工业化末期或经济发展达到初步发达阶段时(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投资率上升到23%,私人消费率下降到60%,最终需求率⑤下降到59%。
  论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自

  比较分析1960-2000年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或地区GDP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我们同样能够发现,产业结构的提升、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引致投资率上升、消费率或最终需求率下降。反之,如果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度提高,即产业结构的变化仅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投资率使下降,消费率或最终需求率上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这一演变规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表现十分明显,但高收入国家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1.低收入国家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特点。在1960-2000年期间,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呈不断提升状态,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52%增加到2000年的77%。在产业结构的这一变化过程中,只要产业结构的提升发生在第一产业与工业或服务业之间,投资率便提高、消费率或最终需求率便下降,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升对投资率提高的拉动作用更大。如果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投资率便下降,而消费率或最终需求率上升。
  (1)从1960-1990年,低收入国家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大幅度提高,分别从1960年的25%和27%提高到1990年的36%和35%;投资率从1960年的19%提高到1990年的31%;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分别从1960年的78%和81%下降到1990年的61%和69%。但投资率的大幅度提高、私人消费或最终需求率的大幅度下降,是发生在1980-1990年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期间。
  (2)1990-1997年间;低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上升。与产业结构的这一变化相对应,投资率从1990年的31%下降到1997年的22%,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从1990年的61%和69%上升到1997年的71%和78%。
  (3)2000年低收入国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7年的27%提高到33%,投资率也从1997年的22%提高到23%,最终需求率下降到77%。私人消费率下降幅度较大,从1997年的71%降为2000年的62%,但这一下降主要是由政府消费率大幅度提高引致的。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特点。与低收入国家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特征类似,1960-2000年间,只要产业结构的提升是发生在第一产业和工业或服务业之间,中等收入国家的投资率就不断提高,而消费率或最终需求率随之下降。如果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投资率就下降,而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则上升。

  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自: 免费论文网www.shu1000.com
  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1960-1980年期间产业结构大幅度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76%提高到1980年的85%。但产业结构的提升主要发生在第一产业和工业之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30%大幅度提高到1980年的4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46%下降到1980年的40%。与工业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相对应,中等收入国家的投资率从1960年的20%提高到1980年的27%,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分别从1960年的70%和80%下降到1980年的58%和73%。
  1980-1990年期间,中等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提升主要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199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产业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1990年投资率下降到23%,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分别上升到62%和77%。1990年以后,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之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50%提高到5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对稳定,从1990年的37%下降为2000年的36%。与产业结构的这一变化特征相对应,投资率和最终需求率仅有小幅变动,投资率从1990年的23%提高到2000年的25%,最终需求率从1990年的77%下降为2000年的75%,私人消费率保持在62%的水平。

  3.高收入国家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特点。1960-2000年期间,高收入国家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在94%到97%之间,私人消费率也稳定61%到63%之间。但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变化依然十分明显,投资率和最终需求率因此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
  (1)从1960年到1965年,高收入国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0%提高到4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本变,投资率从1960年的21%提高到1965年的23%,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分别从1960年的63%和79%下降到1965年的61%和77%。
  (2)1965-1980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出现大幅度下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度上升,私人消费率没有发生改变,投资率仅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需求率仅下降1个百分点。
  (3)1980-2000年期间,虽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由此引致投资率下降2个百分点、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总之,即使在高收入国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大幅度提高或下降,也会引致投资率的相应提高或下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投资率、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的这一演变规律⑦所反映的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因各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发展环境存在很大差别,即使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投资率、私人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也存在巨大差别,即不存在同一发展阶段所有国家均相同的特定比率。
  三、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演变特点
  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化同样符合工业化时期一般国家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不断下降。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波动幅度,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不断缩小,并日益接近其自身演变趋势。同时,在投资率和消费率与其自身发展趋势偏离较小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高。
  比较分析1952-2001年期间投资率、消费率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投资率和消费率偏离发展趋势值较小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改革开放前过度投资导致了经济的过度工业化,但经济并未出现加速增长;改革开放之后,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提高;且在1990年以后工业化的提升过程中,经济也出现了加速增长现象。具体如下:
  在投资率和消费率与其发展趋势偏离幅度较小的“一五”时期,工业化程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从1952年的17.6%提高到1957年的25.4%,经济增长也保持了较高增速,年均GDP增速达到9.2%,是1980年以前经济增速最高的时期。
  “二五”期间片面追求工业化,导致投资率大幅度提高,虽然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期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曾达到37.4%、平均高达33.2%,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GDP年均增速为-2%。

  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自: 免费论文网www.shu1000.com
  1963-1970年的“三年调整”和“三五”期间,政府下调了投资率、提高了消费率,工业化程度比“二五”期间有所下降,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使经济恢复较快增长,GDP增速分别达到15.1%和6.9%。
  1971-1980年的“四五”和“五五”期间,片面追求工业化的思潮再次出现,工业化程度由“三五”时期的32.6%迅速提高到“五五”时期的43.2%,投资率也从“三五”时期的27.9%大幅度提高“五五”时期的35.2%,但经济增长速度并未随工业化程度和投资率的提高而加速,“四五”和“五五”期间GDP的年均增速只有5.9%和6.5%。
  1980-1985年的“六五”期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轻重工业比例的调整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投资率下降、最终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提高,虽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工业化程度下降,但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GDP年均增速达到10.7%。
  1985-1990年期间,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度提升,但工业化程度下降幅度过大1990年的工业化程度(37%)比其趋势值(41%)低4个百分点,且投资率过高引发了1987年的经济过热现象,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GDP年均增速只有7.9%。

  在经过1978-1984年农业恢复发展和1985-1990年第三产业的恢复发展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后,1991年以后我国再次进入工业化快速提升阶段,工业化程度从*1990年的37%提高到1995年的42.8%,投资率大幅度提升,经济出现加速增长态势,1991-1995年期间GDP年均增长12%。但1991-1995年期间投资率提升幅度过大,导致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现象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作为对前期过度投资的调整,1996年以后投资率不断下降、最终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不断上升,工业化程度从1995年的42.8%提高到2000年的43.7%,但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996-2000年期间GDP年均增速只有8.3%。
  总之,改革开放之前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大幅度波动主要是片面追求工业化的结果,由此引致的过度重工业化现象,并没有带动经济加速增长。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结构趋于协调、优化,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化更加接近经济自身的发展要求,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幅度提高。1980-2001年期间GDP年均增长9.5%,远高于1952-1980年期间的6.23%的增长速度。由此得到的重要结论是: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
  随着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已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般发展规律一样,我国投资率的上升趋势或消费率的下降趋势已逐渐减弱。今后我国投资率、最终消费率和最终需求率以及工业化程度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后期经济结构的一般演变规律是一致的。预计到2020年,当我国工业化程度达到45%4以及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结束。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工业化程度和投资率的提升空间有限,依靠投资规模扩张、提高投资率和刺激投资相对快速增长的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政策选择空间已日益缩小;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刺激消费和出口增长,应成为今后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目标:
  2001年投资率恢复上升并达到其趋势值,且2002年投资快速增长,说明自1996年以来对前期过度投资的调整期已基本结束,投资率将进入新的提升期。从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角度看,需要抑制投资率的过度提升,防范再次出现过度投资现象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不良影响。
  投资政策的重点应从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转化为优化投资结构,以促进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取决于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提升,因此,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既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更需要改善消费环境和贸易环境,促进消费和出口增长、提升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
  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净出口构成的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需求基础。促进最终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应成为今后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选择。
  注:
  ①投资率是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例,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
  ②美国经济学家霍尔和泰勒的价格调整理论认为,短期产出水平取决于总需求,长期产出水平取决于潜在产出。
  ③开放条件下的实际产出函数为:Yt=F(Kt,(Ct+Et)),约束 条件为:Ct+It+If=Yt-1+If,It+If=Kt-Kt-1,其中Et、If分别为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入。

  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来自: 免费论文网www.shu1000.com
  ④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著:《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⑤最终需求率是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占GDP的比率。
  ⑥2020年我国工业化程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5%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1%。而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只有英国以及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等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个别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5%、达到47-49%的水平。
  ⑦相关数据参见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⑧1978年以前最终消费根据199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的消费额与1978年至1984年国民收入使用额中消费额占GDP构成中最终消费额的平均比例0.84057推算得到,最终需求是推算得到的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之和;投资额为GDP与最终需求之差。1978年以后数据直接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
  1952-2001年中国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⑧
  年度 最终 最终 投资 第二产业 工业增 第三产业 工业和第三 GDP平 投资率 工业化
  消费率 消费率 率 增加值占 加值占 增加值占 产业增加值 均增长 发展趋 程度发展
  GDP比重 GDP比重 GDP比重 占GDP比重 率 势均值 趋势均值
  1952年 83.6 82.0 18.0 20.9 17.6 28.6 46.2 - 15.00 15.00
  “一五” 79.4 78.8 21.2 25.9 21.9 29.9 51.8 9.2 22.00 24.50
  “二五” 71.3 71.7 28.3 37.5 33.2 30.6 63.8 -2.0 27.00 30.75
  1963-1965年 75.6 76.4 23.6 34.5 31.0 26.6 57.6 15.1 29.25 33.00
  “三五” 71.8 72.1 27.9 35.9 32.6 25.5 58.1 6.9 31.20 35.25
  “四五” 65.5 65.8 34.2 43.4 39.4 23.3 62.8 5.9 32.75 37.15
  “五五” 64.8 64.7 35.3 47.3 43.2 22.3 65.5 6.5 34.05 38.60
  “六五” 66.2 65.9 34.1 44.5 40.1 23.8 63.9 10.7 35.40 40.00
  “七五” 63.5 63.2 36.8 43.3 38.2 30.3 68.6 7.9 36.15 40.85
  “八五” 59.4 60.4 39.6 46.0 40.1 32.6 72.7 12.0 36.75 41.80
  “九五” 59.4 62.4 37.6 49.7 43.1 31.9 75.0 8.3 37.50 42.70
  2001年 61.5 63.7 36.3 51.1 44.4 33.6 78.0 7.3 38.00 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