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古代叫什么

凌源市在红山文化时期的地名
2025-01-02 12:22: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古代的话应该是叫“建昌”把,因为怕与建昌县同名嘛

回答2:

建昌

回答3:

据考古资料记载:
  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即在凌源市境内劳动、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城北15公里处的牛河梁,“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
  商代属孤竹国地。
  周初为燕国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郡,该地属右北平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于凌源东城安杖子村置县,名平刚,仍隶右北平郡。
  汉,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刚,该地成为郡、县两级治所。
  东汉建武后,右北平郡治迁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该境为乌桓地。
  三国时期,为魏地。
  晋,初属鲜卑段部,后并入慕容部,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期,归北魏、北齐所辖。
  隋,隶辽西郡柳城县。
  唐,隶营州柳城县,后为厍莫奚、契丹地。
  辽,为榆州(领和众、永和二县)、潭州龙山县(喀左白塔子)地,隶中京道大定府。
  金,属和众、龙山二县地,隶北京路。
  元,为和众县、龙山县和惠州地,隶大宁路。
  明,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隶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宁城黑城子)。永乐(1403年)后,大宁都司 南迁,此地被废弃。天顺(1457年)后,属兀良喻朵颜卫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为喀喇沁左翼旗地,隶卓索图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该境城关设塔子沟厅,隶直隶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置建昌县,隶承德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隶朝阳府。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改称凌源县,隶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热河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出部分区牌,建凌南设治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军侵入,建立伪政权,隶伪热河省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并为建昌县,治所迁至今建昌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县存旗,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复后,建立县政府,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建立县政府。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
  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
  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
  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回答4:

 据考古资料记载:
  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即在该市境内劳动、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城北15公里处的牛河梁,“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
  商代属孤竹国地。
  周初为燕国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郡,该地属右北平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于凌源东城安杖子村置县,名平刚,仍隶右北平郡。
  汉,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刚,该地成为郡、县两级治所。
  东汉建武后,右北平郡治迁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该境为乌桓地。
  三国时期,为魏地。
  晋,初属鲜卑段部,后并入慕容部,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期,归北魏、北齐所辖。
  隋,隶辽西郡柳城县。
  唐,隶营州柳城县,后为厍莫奚、契丹地。
  辽,为榆州(领和众、永和二县)、潭州龙山县(喀左白塔子)地,隶中京道大定府。
  金,属和众、龙山二县地,隶北京路。
  元,为和众县、龙山县和惠州地,隶大宁路。
  明,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隶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宁城黑城子)。永乐(1403年)后,大宁都司 南迁,此地被废弃。天顺(1457年)后,属兀良喻朵颜卫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为喀喇沁左翼旗地,隶卓索图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该境城关设塔子沟厅,隶直隶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置建昌县,隶承德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隶朝阳府。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改称凌源县,隶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热河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出部分区牌,建凌南设治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军侵入,建立伪政权,隶伪热河省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并为建昌县,治所迁至今建昌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县存旗,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复后,建立县政府,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建立县政府。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
  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
  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
  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