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怎样审题才不会跑题?

2025-01-08 02:44: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怎样过好高考作文的“审题关”
高考作文,是指令性作文。写指令性作文,写作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对题目的要求不甚理解,找不到感觉,那么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使写作陷入困境。要摆脱这种困境,变被动为主动,重要的在于过好“审题”这第一关。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题;反之,就文不对题。偏题、离题,是高考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粗枝大叶,主观臆想。�
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写高考作文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审题呢?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一、 看懂字面义
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尤其是关键词语),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例如题目“欣赏”,“欣赏”的词义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在理解了字面义之后,方可考虑自己的欣赏对象和欣赏原因,也即阐述从欣赏中获得的享受和乐趣。若是把“欣赏”理解为“观赏”“赞赏”,就不准确;把“欣赏”混同于“欣喜”“赏识”,那就更错了。再如题目“成熟”本义是指植物果实等完全长成,转义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一般来说,命题的意图在“成熟”的引申义,多指人的成长、完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这就更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
二、 吃透深层义
深层义是蕴涵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面对大海”,字面义不言而喻,而深层义首先要领会面对大海的主体一般指的是“我”,其次重点应写“我”对大海的认识、理解,以及由大海引起的联想和感悟,惟有对“大海”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深层的、理性的认识,才能写出意蕴深邃、内涵丰富的文章。又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有个很新的作文题“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美丽”在题中的特定含义不只是“好看”,它是“思想”这个“因”所推出的“果”,也即“我在思想”中所获得的启迪和成果。文章既要写出“思想”的内容和过程,又要说明“美丽”的具体表现,惟此才切合题旨。题目的深层义,还包括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三、 领会提示义
有些题目附有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人对考生的一种暗示,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打开思路铺设的台阶。提示语不论长短,考生都要高度重视,仔细阅读,认真揣摩,积极地从中获取写作的启示。例如,200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杂”:“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以“杂”为话题,自拟角度,自拟题目,定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提示语说“杂”的含义“有褒有贬”,就是告诉考生对“杂”可作两面观:杂家、杂交等,均含有褒义;杂乱、杂种、杂念、杂牌等,均含有贬义。当然,杂处、杂糅、杂粮等,是中性的。作文可就一点写,也可作“两点论”。联系“生活”,这就启发考生寻找有关“杂”的生活现象,如全国56个民族杂居在神州大地,应团结一致,建设国家;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杂”取各国、各地之长,振兴中华;一个人偏食有害,多吃五谷杂粮和各种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联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即暗示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所占有的材料,就某一方面深入阐述“杂”的利弊和正确对待“杂”的态度与方法等。倘能这样理解此题的提示语,对确立中心、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构思谋篇不都是大有裨益的吗?�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认识和分析能做到准确、全面、深刻,就为作文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提高审题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这就离不开思想理论修养和生活阅历和积累。这方面,正是目前广大高中生所欠缺的,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过好“审题关”,还要求考生具有审慎、缜密的科学态度,主观随意、粗枝大叶、浅“思”辄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象无视本质,诸如此类,都是审题的大忌,千万不能犯啊!
http://www.gaokaoe.com/c/2007/14900.html

案例解析:讲解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http://www.fqhkzx.com/gk/fdxg/200704/38835.html

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585e70100075t.html

回答2: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 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审题工作岂不是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吗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素
一. 全面把握话题材料
现在我们说不要在审题上为难,不等于不要审题。如果说,现在的话题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尽情奔驰的广阔的大草原,那么审题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我们全面把握材料中心,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会顾此失彼。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你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材料告诉我们金钱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有人说”的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偏差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这两个“有人说”肯定了金钱的作用,但对金钱过分强调。没有钱固然不方便,但钱是不是人的唯一生存条件?这种说服代表了许多人对金钱的认识误区。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是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即要合法地追求金钱,正确使用金钱,让金钱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
二. 认真分析话题材料
正确的作文切入点的选择,来源于对话题作文材料的科学分析。我们要想作文能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构思之前对作文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应该这样说,一篇升学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或草草浏览,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去年扬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道题目:
“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你在生活当中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那么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请你以此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我们要想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就要对这个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材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仅仅从书本上学习,在生活当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学习。而这个知识的学习是“处处”可以,面广量大,这就给考生以广阔的材料空间,似乎什么都可以写,写什么都适合。其实不然,这个材料里有几个要素必须要认真分析:“处处”仅仅是第一个出现范围要求和提示,下面还有“留心”,认真观察,也就是告诉我们出现在作文里的材料必须是在你的生活当中自己“认真观察”而来的。如果是道听途说,从书本上看来的,你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还有下面的“勤于思考”,如果你就事写事,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对这个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化思考,你就不能够深刻地反映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你的发展级等级分就有可能拿不到。所以认真研读材料,认真分析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三. 认真研究作文要求
经过上面两个审题环节,你如果认为就完成了审题,你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学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去写,结果也令人唏嘘叹息。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说明和记叙分不清楚,抒情和议论搅在一块。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好文章来。
最后我们还要仔细看一看作文总体要求。比如去年扬州市中考题说:“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是还有不少的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砌炉灶,成了“脱题作文”,非常遗憾地在及格以下判分,或者只有安慰分,应当吸取教训。

回答3:

抓住关键词,抓住后面提示给的大方向,适当的联想,内容积极向上,但是不要庸俗不堪,立意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高分作文的相似之处吧

回答4:

我是即将准备高考的一名学生。对于这,我应该可以帮助你。就是:对于所发生的事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不断挖掘自己的思维,习惯了就可轻松写作文了!还有,适当找一些关键词,围着题中所要求的去想,千万不要急于写作阿!如果你想更好地写好作文的话,个人建议你多看《小故事大道理》,这类书是很好看的,非常有趣!正如哲学书一样,使人聪明。相信你可以把握作文的思路,写一篇出色的作文!

回答5:

结合作文的提示,尽量写些积极的内容,如果你在写作中发现偏题了不要去划掉,要想些话把内容转回正题,这样阅卷老师反而认为你是风回路转,最主要还是要会侃,这个就靠平时的积累,只要抓住几个重点描写,一般都不会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