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烘干面条

2024-12-16 17:41: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烘房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就是在风和日暖(气温不低于20℃)相对湿度 60%一 80%的地区或季节,将湿面条挂在挂杆上,自然风干。由于烘干时间长,因此产品质量好且不易出现酥面。我国民间多用此法。

烘房干燥可分为固定式与移行式两种,前者挂杆固定,将面条挂在挂杆上后送入烘房,经热空气吹干,属间歇式生产。移行式烘干是一种连续烘干方式,在一隧道式烘房中进行。

干燥装置由鼓风机、散热器、热风管道、扩散风扇用湿机等组成,移行装置由机架、链条、链轮、传动轴、电动机等组成,面条挂在册上进入烘房,在烘房中缓缓移行,达到干燥要求。

移行式烘房有单行移行式与多行移行式两种,现多采用前者,其特点是低温、高湿、慢速、长时分段干燥,面条从悬挂上架到烘干下架,要移行400m左右,干燥时间长达sh左右,挂面质量好

扩展资料:

烘干后形成挂面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主要品种有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挂面等;按辅料的品种分有鸡蛋挂面、西红柿挂面、菠菜挂面、胡萝卜挂面、海带挂面、赖氨酸挂面等。

目前,挂面已形成主食型、风味型、营养型、保健型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

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

回答2:

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烘房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就是在风和日暖(气温不低于20℃)相对湿度 60%一 80%的地区或季节,将湿面条挂在挂杆上,自然风干。由于烘干时间长,因此产品质量好且不易出现酥面。我国民间多用此法。

烘房干燥可分为固定式与移行式两种,前者挂杆固定,将面条挂在挂杆上后送入烘房,经热空气吹干,属间歇式生产。移行式烘干是一种连续烘干方式,在一隧道式烘房中进行,干燥装置由鼓风机、散热器、热风管道、扩散风扇用湿机等组成,移行装置由机架、链条、链轮、传动轴、电动机等组成,面条挂在册上进入烘房,在烘房中缓缓移行,达到干燥要求。

扩展资料:

烘干后形成挂面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主要品种有普通挂面、花色挂面、手工挂面等;按辅料的品种分有鸡蛋挂面、西红柿挂面、菠菜挂面、胡萝卜挂面、海带挂面、赖氨酸挂面等。

目前,挂面已形成主食型、风味型、营养型、保健型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

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

参考资料:烘房-百度百科

回答3:

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烘房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就是在风和日暖(气温不低于20℃)相对湿度 60%一 80%的地区或季节,将湿面条挂在挂杆上,自然风干。由于烘干时间长,因此产品质量好且不易出现酥面。我国民间多用此法。

烘房干燥可分为固定式与移行式两种,前者挂杆固定,将面条挂在挂杆上后送入烘房,经热空气吹干,属间歇式生产。移行式烘干是一种连续烘干方式,在一隧道式烘房中进行。

干燥装置由鼓风机、散热器、热风管道、扩散风扇用湿机等组成,移行装置由机架、链条、链轮、传动轴、电动机等组成,面条挂在册上进入烘房,在烘房中缓缓移行,达到干燥要求。

移行式烘房有单行移行式与多行移行式两种,现多采用前者,其特点是低温、高湿、慢速、长时分段干燥,面条从悬挂上架到烘干下架,要移行400m左右,干燥时间长达sh左右,挂面质量好。

在单行移行式烘房中,根据温湿度变化,挂面干燥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冷风定条阶段:

刚进入烘房内的湿面条长度一般在1.4m左右,水分含量大,易因自重拉伸而造成断条。所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除去湿面条表层的一部分水分,以固定其组织,增加强度。

此阶段,湿面条中的水分均属自由水,易靠蒸发作用去除,所以此阶段采用加强空气流动的办法来促进水分蒸发。此阶段控制室温为 20-30℃,强通风,时间为总烘干时间的 15%,水分由 32%~35%下降为 27%~28%。 

②保湿出汗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面条内部温度,以便加快水分由内向外的转移速度。若只采取高温,又会加大表面汽化速度,所以此阶段在适当提高温度的同时采用较高的相对湿度,限制表面汽化同时提高内部水分转移速度。

此阶段温度为35~45℃,相对湿度 75 %一 85%,运行时间占总跟时间的 25%,水分由 27%一 28%下降为 25%。  

③保湿出汗阶段:

此阶段后,面条内部温度升高,内部水分转移与表面汽化基本平衡,因此此时可升高温度、降低湿度,保证水分的大量去除。此阶段温度为 45~50t,相对湿度 55%一 60%,时间为全部移行时间的30%,水分由25%下降至16%一17%。  

④升温降湿阶段:

挂面经前几个干燥阶段后,面条中大部分水分已被去除,此时面条本身温度较高,故此阶段主要目的是降低面温,利用余热蒸发少量水分z此阶段应注意降温速度,一般以2-3min降低1℃最为合理。时间占总时间的 30%。

扩展资料

挂面面条烘干的工艺及常见的几种方式
现在挂面商常用的面条烘干方式用如下三种,即:   

  1. 高温快速干燥法:

    这种方法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最高干燥温度为50℃左右,距离为25~30米,时间约2~2.5小时。具有投资小、干燥快等优点。缺点是温湿度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酥面等,已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

  2. 低温慢速干燥法:

    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挂面烘干法,最高干燥温度不超过35℃,距离为400米左右,时间长达7~8小时。此法的特点是模仿自然干燥,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可靠。不足之处是投资大、干燥成本高、维修麻烦等,仅适于一些大中型厂使用。

  3. 中温中速干燥法:

    针对高温快速法和低温慢速法的优点和不足,我国于20世纪80-90年代研究成功了中温中速干燥法。这种方法具有投资较少、耗能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时间短(只需4个小时)的特点,已在国内推广。


    挂面面条烘干机正是针对中温挂面而研发,既能完全消除高温低温干燥法的不足和隐患,也能实现中温干燥法的优点,而且完全只能化,不用专人看管,使用很方便,节能环保,耗能成本低, 是当前最好的面条烘干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烘干

回答4:

  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烘房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就是在风和日暖(气温不低于20℃)相对湿度 60%一 80%的地区或季节,将湿面条挂在挂杆上,自然风干。由于烘干时间长,因此产品质量好且不易出现酥面。我国民间多用此法。烘房干燥可分为固定式与移行式两种,前者挂杆固定,将面条挂在挂杆上后送入烘房,经热空气吹干,属间歇式生产。移行式烘干是一种连续烘干方式,在一隧道式烘房中进行,干燥装置由鼓风机、散热器、热风管道、扩散风扇用湿机等组成,移行装置由机架、链条、链轮、传动轴、电动机等组成,面条挂在册上进入烘房,在烘房中缓缓移行,达到干燥要求。
  移行式烘房有单行移行式与多行移行式两种,现多采用前者,其特点是低温、高湿、慢速、长时分段干燥,面条从悬挂上架到烘干下架,要移行400m左右,干燥时间长达sh左右,挂面质量好。在单行移行式烘房中,根据温湿度变化,挂面干燥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冷风定条阶段:刚进入烘房内的湿面条长度一般在1.4m左右,水分含量大,易因自重拉伸而造成断条。所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除去湿面条表层的一部分水分,以固定其组织,增加强度。此阶段,湿面条中的水分均属自由水,易靠蒸发作用去除,所以此阶段采用加强空气流动的办法来促进水分蒸发。此阶段控制室温为 20-30℃,强通风,时间为总烘干时间的 15%,水分由 32%~35%下降为 27%~28%。
  ②保湿出汗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面条内部温度,以便加快水分由内向外的转移速度。若只采取高温,又会加大表面汽化速度,所以此阶段在适当提高温度的同时采用较高的相对湿度,限制表面汽化同时提高内部水分转移速度。此阶段温度为35~45℃,相对湿度 75 %一 85%,运行时间占总跟时间的 25%,水分由 27%一 28%下降为 25%。
  ③保湿出汗阶段:此阶段后,面条内部温度升高,内部水分转移与表面汽化基本平衡,因此此时可升高温度、降低湿度,保证水分的大量去除。此阶段温度为 45~50t,相对湿度 55%一 60%,时间为全部移行时间的30%,水分由25%下降至16%一17%。
  ④升温降湿阶段:挂面经前几个干燥阶段后,面条中大部分水分已被去除,此时面条本身温度较高,故此阶段主要目的是降低面温,利用余热蒸发少量水分z此阶段应注意降温速度,一般以2-3min降低1℃最为合理。时间占总时间的 30%。

回答5:

以下是网上找的一些资料

面条是我国粮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面条烹调简单,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地方习惯,加入不同佐料制成咸面、甜面、辣面以及牛奶、鸡蛋、番茄、可可等多种花色的面条,并可采用煮、蒸、炒、拌等多种烹调方法,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地方传统产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龙须面、棋子面,江苏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面、浙江的馄饨面等,各具特色,驰名全国。

制作方法

中国制作面条的方法大致有三条:

1.拉抻法:将经过充分熟化的面团反复拉抻成为面条。这种方法多为手工操作,经验性强,对面粉质量和熟化要求相当严格。许多名产面条,如龙须面、空心面等都属此类。

2.擀压法:将面团先反复擀压或碾压成片,然后铡条。一般大宗市售机制新鲜切面属于这一类,再加上晾干(或烘干)、切断、包装等环节则成为挂面(是因为将湿面条挂在竹杆上干燥而得名)。面团熟化程度和面条干燥条件是影响挂面质量的重要生产因素。

3.挤压法:将面团放在压模中加压,面团从模孔中挤出成条。这种面条又特称作“饸饹”,口感硬实。用掺小麦的粗粮粉或全部粗粮粉制作面条时常用这种方法。有机器压制,也有小规模的手工压制。陕北地区延安市内使用的面条挤压机压力较大,面条在挤压过程中温度升高,成品可达到半熟状态,所制成的粗粮面条具有弹性。

面条制作方法,除在面条成型过程上有不同之处外,另外表现面条特色的重要环节是添加辅料,尤其是拉抻成型的名产面条,一般都添加适量的食盐或小苏打。

几种名产面条的工艺特点

1.福建的龙须面(又称长寿面、线面等)

制作特点是合面时加水较多(50~60%),面团的熟化时间长,并需根据原料面粉的质量和生产时的气候条件加入5~10%的食盐。

工艺流程 合面→搓油条(拉成粗条)→搓粉条(拉、搓成细条)→串面→拉面

在每经一步操作后面团都须经过熟化,最后拉成的细面要求直径在0.6毫米左右。目前有的地方也有用机器代替手工的,但质量还赶不上手工制品。

2.福建的棋子面

将盐水合好的4公斤重面粉的面团(用盐量与龙须面同)用擀面杖将它压平后放在两根悬架着的竹杆上,然后用手工将面团向四周渐渐拉抻,随着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加竹杆,最后将面团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的、厚薄均匀而透明的面片,晾晒后切条。这种面条易消化,多供老、弱、病、小孩和产妇食用。

3.江苏的空心面

面条中心并非空心,只是在合面时长时间的充分揉和,使用团内含有较多的空气,呈微孔型,这种面条的其它操作步骤与龙须面相仿。

4.山西刀削面

合面时加水量较少,经过长时间的用力揉合,使面团光滑、坚硬,然后将合好的面团搁置在左手臂上,右手持刀削面,面条长约17厘米左右,断面略呈三角形。目前已有不少饭馆改用机器代替手工,其方法是将经过熟化后的面团,放入绞龙式的挤压削面机,在出口处装有三把转动着的刀,用来削面,但口感还不及手工制作的好,主要是不够“筋道”。

质量标准 我国目前对生产面条的原料(小麦面粉)以及面条的本身质量尚无完整的指标和科学的检验方法。一般要求是:挂面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条,苏面少,面条挺直,厚薄均匀,表面光洁,抗弯曲能力强;烹调时煮熟快,不糊汤,不粘结,不断条,吃起来爽口而又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