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
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
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 X Ps X Is。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
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
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 X Pf X If。同前面一样,If = 1 − 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
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 X Ps X Is)-(Maf X Pf X 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
2、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通过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个体的动机。他对莫瑞的主题统觉测验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其客观化程度,并使之适合于团体施测。例如,使用投影仪给一组被试者呈现图画,让他们根据图画写出故事;有时候,也使用句子来替代图画。
麦克利兰和他的同事将实验的方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相结合,首先通过实验唤起所欲测量的动机,然后在主题统觉测验的故事里看实验唤起动机对故事内容的影响。麦克利兰对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也不象莫瑞那样采用一套临床的计分系统,而是采用一种简单化的计分方法,即将故事的特征分成一些类别,看看各个类别的特征在被试的故事中的一些复杂特征。
麦克利兰认为使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和使用问卷方法测量的是两种基本不同的人格特征。问卷方法测量的是被试者的认知而不是自发表现出来饿动机。因此他认为主题统觉测验的方法更适合测量内隐的、潜意识中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麦克利兰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一个重要的动机理论,而且还在于发展了研究和测量动机的方法。
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麦克利兰对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首先,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他们会从这种环境中获得高度的激励。
麦克利兰发现,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要者往往会取得成功。其次,在大型企业或其它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并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原因是高成就需要者往往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影响别人去做好工作。再次,亲和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麦克利兰发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很高而亲和需要很低的人。如果一个大企业的经理的权利需要与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相结合,那么他很有可能成功。最后,可以对员工进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成就需要。如果某项工作要求高成就需要者,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直接选拔的方式找到一名高成就需要者,或者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自己原有的下属。
扩展资料: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 [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John William Atkinson)于1963年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百度百科-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1.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领导一个小组致力于对成就动机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而且,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时间越早,他们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相反,父母期望孩子独立的时间越晚,儿童的成就需要越淡薄。因此,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克里兰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他采用档案法对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不同国家儿童书籍所包含的成就意向的数量作为成就动机指数,以总贸易量、电力消耗总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社会成就水平的客观指标,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麦克里兰的研究,激起了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研究的兴趣,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力图将成就动机与广泛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试图寻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心理原因,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儿童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与个人操作、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麦克里兰德把成就动机看成成就行为的唯一驱动力,忽略了人的行为目标、价值取向、归因等认知因素在成就行为中的作用。同时,把成就动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夸大了成就动机的作用,显然是不恰当的。
2.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1957年,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避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会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是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趋向(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XPsXIs, Ms表示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Ps表示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当成功是必然时,Ps=1,当失败是必然时,Ps=0。因此Ps受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在0-1的范围内变动。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指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所体验到的欢乐与自豪程度。阿特金森将Is和Ps设想为相反的关系,即Is=1-Ps,只要Ps降低,成功的诱因价值就增大。例如,学生在容易学习的科目上得到高分时,并不感到自豪,但在难学的科目上取得高分时,会体验到自豪和胜任感。避免失败的趋向(Tat)也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af--MafXPfXIf,Mat表示回避失败的动机强度;Fl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以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t指失败的诱因价值。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向和避免失败的趋向的合成,即Ta=Ts-Tafq ms和Mat在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失败的动机,即Ms>Maf;而有的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即Maf>Ms。前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成就动机的支配,后一种人的行为主要受畏惧失败的动机支配。1974年,阿特金森接受其他心理学家关于成就动机既包括内部动机,也包括外部动机的建议,除考虑到内在动机对成就活动的影响,也考虑到诸如地位、权力、名誉、金钱等外在社会性因素对成就活动的影响,将外部动机(Te)也引入到他的动机理论模式中。这样,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
Ta=Ts-Taf+Te。
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提出了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的。这种观点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并成为许多后继研究的理论基础。他的理论不仅强调了成就动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客观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此外,阿特金森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人类行为的数学模型,更为精确和深入地对人的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是人类动机研究的新尝试。但是,阿特金森的理论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由于作为假设的前提没有被实验证实,其数学模型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这种理论没有探明动机作用的内在机制,没有弄清影响成就动机的各因素之间的真正关系。所以,仍然难以解释人类复杂的成就动机行为。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
阿特金森的成就期望价值理论,人们在追求成功的时候,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倾向,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倾向,根据这两种动机所占的强度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一个人对于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带着一定过程当中,一定量的失败会解决,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会降低学生的动机,相反,避免失败者会因为失败而感到灰心,因为成功而得到鼓励,因此她们在选择任务时,往往会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用借口去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