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是采取首调唱名的记谱方式,用数字代表音的高低,记录的是音的相对音高,也就是说简谱音符的具体的音高不是固定的,需要用调号来确定一个音符的实际音高,其他的音符的实际音高也就固定下来了,调号的标记就是1=?(?代表字母A到G和升降记号),代表的意思就是简谱音符里面的1的绝对高度,绝对高度用音名来表示,《故乡的原风景》的原曲第一句用代表绝对音高的音名来记录的话,应该是
D/ E/G/|A- (/代表减时线,-代表增时线,|代表小节线)
显然这样记录不是很方便,用简谱的数字来记录就方便多了,但是需要确定记谱的调号。
如果我们用1=C的调号来记谱的话,很显然2=D,3=E,4=F,5=G,6=A,...
记谱结果第一句就是2/ 3/5/|6-
如果我们用1=D的调号来记谱的话,很显然2=E,3=#F,4=G,5=A,6=B,...
记谱结果第一句就是1/ 2/4/|5-
如果我们用1=G的调号来记谱的话,很显然2=A,3=B,4=C,5=D,6=E,...
记谱结果第一句就是5./ 6./1/|2- (音符后面的点代表低音点)
如果我们用1=F的调号来记谱的话,很显然2=G,3=A,4=bB,5=C,6=D,7=E,...
记谱结果第一句就是6./ 7./2/|3- (音符后面的点代表低音点)
理论上可以采用十二种不同的调号来记谱,但却都是对同一首原曲的记谱结果,都是正确的。
一般1=C 和1=G的记谱简谱的音域比较适合乐器演奏用,所以这两种简谱比较常见,根据原曲记谱的简谱结果并不唯一,这是简谱的首调的特点决定的。
《故乡的原风景》的最后一段的整体音高比前面高八度音,所以记谱结果和前面是一样的,调号不变。
指法不同,或者陶笛的调性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指法,不知道您用的是什么指法,用的是什么陶笛,百度一下陶笛爱好者,有个白晓蕾的网站,上面有很多陶笛基础知识,可以去上面学习一下。
看看是不是左上角的调子不同,比如F,或者G,D之类,或者是前后不一样,因为故乡的原风景是用两把不同调性的陶笛演奏的,如果在中间转换调性的地方没有注明,那可能就是你看到的两个不同谱子的情况了,附上常用的故乡的原风景的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