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区别在于:
1、形成原因不同
东南季风是东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由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吹向陆地上的印度低压。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
西南季风是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成为西南季风。
2、影响地区不同
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南亚地区,而东南季风主要影响东亚即我国。
3、季风形成区域不同
东南季风区来自西太平洋北部湾的东南暖湿气流形成,西南季风区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
季风是一种与年循环相联系的现象,季风是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一种最典型的情况。所谓典型,即:
1、 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
2、夏季:从凉的海洋吹向热大陆;冬季:从冷大陆吹向暖的海洋。
3、 夏季风必须潮湿,冬季风必须干燥。
亚洲季风系统包括印度季风系统(热带季风)、东亚季风系统。东亚季风系统包括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季风、中国大陆—日本副热带季风。
东亚季风的年循环及季节突变
5月上中旬:南海夏季风建立。差不多同时:华南前汛期建立。
6月中下旬:江海梅雨建立,华南进入旱季;印度季风爆发;南海季风槽移到南海北部。
7月下旬: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华北—东北;江淮进入伏旱;南海季风槽移至南海沿海,至夏季风最北位置,华南进入后汛期。
9-10月:整个夏季风系统南撤。
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区别在于:
1、形成原因不同
东南季风是东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由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吹向陆地上的印度低压。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
西南季风是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成为西南季风。
2、影响地区不同
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南亚,而东南季风主要影响东亚即我国。
东南沿海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最大我国东南地区由于处在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海洋高压 大陆低压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季风也会受同纬度印度洋低压影响吹向我国,但是受喜马拉雅山山脉的阻挡,难以到达中国内陆,所以很大的雨量降在了喜马拉雅山的南岸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孟加拉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季风形成区域不同
东南季风区来自西太平洋北部湾的东南暖湿气流形成,西南季风区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
扩展资料:
季风气候区分类
1、东亚季风区
东亚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有低层的季风槽,即热带辐合带、锋面、低空西南风和东南风急流(也包括低层越赤道气流一西南季风)以及澳大利亚冷高压,中层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层则有南亚高压——青藏高压等。
2、南亚季风区
南亚印度季风是全球最强的季风系统,位于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马斯克林高压)随季节变化向北移近赤道,其低层气流以逆时针方向流出,与南印度洋东南信风汇合后穿越赤道,形成越赤道气流。
该越赤道气流受到东非地形的影响,形成索马里急流.索马里急流在科氏力作用下形成西南气流,即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由于西南季风来自索马里急流,因此南亚的夏季季风相当强盛。
3、其他季风区
澳大利亚也属于季风区,并与亚洲季风是一个整体,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季风弱、夏季季风强.非洲东岸属于印度季风范畴,10~5月为东北季风,7~8月转为西南季风,西非地区也表现为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交替,夏季四个月为西南季风,为越赤道流所致,湿润多雨其余时间为东北季风,气候干燥.北美地区季风现象相对较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风气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南季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是东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由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吹向陆地上的印度低压.
西南季风是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它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成为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分布在东亚的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风从低纬吹来,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风的性质是温暖湿润,带来大量的降水。
西南季风分布在南亚,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等地,是由于气压带我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同样带来大量的降水。
二者都来自海洋,给陆地带来降水,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南亚,东南季风主要影响东亚即我国,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