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粪便的主要成分

2024-12-30 16:44: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城乡生活中排出的有机废弃物最主要的是人粪便。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20%为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粪便的黄色是由胆红色的衍生物粪胆色素和尿胆色素形成的。气味则由细菌作用的产物所致,主要有吲哚、粪臭素、硫醇和硫氢化物。通常人每天约排粪0.5千克;排尿量约为1500毫升,含有肾脏由血浆中清除的各种物质,正常尿液成分为(克/升):钠3、钾0.19、镁0.36、氯4.69、碳酸根0.84、磷酸根5、尿素18、肌酸酐1.96。这些表明粪便有相当的腐蚀性,尤其在酵解后会产生酸、氨等,这就决定了修建厕所宜用陶瓷而不宜用金属。通风和密闭,亦是对厕所的重要要求。厕所是社会特别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公用设施,人们甚至用其作为衡量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厕所是排泄粪便用的,其设备应适应它们的化学成分,同时也具有民族和时代的特征。

厕所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猫狗之类的动物甚至猪、牛,出生后很快就会养成集中排泄粪便的习惯,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这方面却表现不佳。婴儿必须垫尿布,而且要悉心训练才会使用便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粪便是动物之间的一种联络信号,也是肉食动物捕食的线索。为了生存,地面动物就不能随意排泄,并且作为遗传习性编入各自的“行为规范”,养成了排粪积堆的好习惯。可是对于鸟类、猿猴来说,粪便落在地上,用不着担心由此招致天敌的袭击,因此到今天,猴子也不会使用厕所。人类的祖先最初仍保留了攀树栖生的随意排泄粪便的坏习惯,直到今天婴儿还必须接受相当的训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习了地面动物排粪成堆以免遭食肉野兽攻击的行为习惯,并将其器具化。再发展到今天人类的高度文明,于是越来越高级的厕所就遍布全球了。

粪便利用的潜力不可小看,主要用做肥料,农家肥对于土壤质地改良意义重大。曾有段时期在日本流行一种近代主义观点,认为只有化肥好,轻视或贬低人畜粪便的作用,受到了科学界的批判。粪便作为有机原料,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粪便中的蛋白质水解所得的氨基酸不下20种;至于其中的无机盐,仔细检测起来可能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元素;尿素、肌酸酐可以直接提取成化工或生化原料;从尿中提取干扰素、生长素,有很大经济价值。虽然,利用这些废渣通常没有必要去深入弄清每种成分,但随着对它们利用层次的提高,加工精度的改善,它们的更有用的成分的研究,将会受到重视。例如在未来的大规模星际载人航行中,对人体排泄物的利用,要求全面分析其成分,这必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回答2:

这是不一定的, 要看是谁制造的,你要吃什么东西,经过消化系统一大堆处理,才知道会生出什么大便来嘛!不溶于水纤维含量多的食物, 像麦糠及全谷类,无吸收水份的性能,会 缩短通过胃肠管道的时间,同时由于在大肠无法完全消化,会增加大便的 份。相反的水溶性的纤维,像乳胶或胶素,可及收水份而膨大,在胃肠形 成凝胶,延迟胃的排空时间以及通过小肠的速度。水溶性纤维,由于可被 大肠完全消化,所以对大便的份量没有影响。水溶性纤维在形成凝胶之后 ,如同形成胶层过滤系统,可以阻挡消化酵素与食物的接触,以及大分子 养成份的出入,因此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人体内相当重要 离子,像钙、铁、镁及锌等,由于被吸附在细胞壁的纤维,因此从大便排 出的量会增加。木质素或其他植物纤维可与胆汁盐结合,使得后者从粪便 的排泄量增加。另外纤维素会减少肠壁与促癌物质与细菌性毒素的接触, 因此减低形成大肠癌的机会。植物性的纤维,除木质素外,其余在大肠或 多或少会被消化,所以只有少数的纤维出现于粪便。如果纤维的摄取量增 加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因此脂肪及氮(构成蛋白质的成份)的排泄 就会增加。少许增加纤维的摄取,可以促进相当热量的排泄,有人报告食 用糠制的饼干从每天十四公克增加为廿七公克时,那么每天从大使排出的 热量从一百零八卡增加为一百六十卡。
谢谢!!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