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怎样了解幼儿心理
2025-01-11 05:16: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陈会昌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2. 幼儿的思维与学习

  2.1 孩童的思维
  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
  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机怎样用时,他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使用VCD机,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幼儿还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汇所包含的信息比实际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
  很多成人认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
  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父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有些孩子说脏话,只是在试探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发现父母的反应不愉快,他们以后就不再说了。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2.2 在游戏中学习
  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做饭的。老师教给他们剥豌豆皮,削胡萝卜皮和土豆皮。在干这些活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要炒的土豆必须削皮和怎样削皮,要煮汤的豌豆必须剥皮。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开水怎样把蔬菜烫软了,煮熟了,又怎样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鸡蛋和肉)变硬了。他们还知道了,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有变化,等等。所以,做饭这一活动不仅是加工自然食品的过程,它提供了概念形成、语言丰富和数学实践的机会。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付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2.3 幼儿不适合于规则学习
  成年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幼儿可以按照规则来学习。许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结果,他们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明天又忘了。
  幼儿不能掌握外界强加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所以,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阅读、学拼音,还是学习数学,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规则为前提的,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学前儿童。
  但是,另一些学习活动可能适合于幼儿,如学习写字、认拼音字母、学习打字等等。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2.4 快速学习与融会贯通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来说,纵向的加速学习比横向的融会贯通更重要。例如,学习数数,他们恨不得孩子能很快地从1数到10000,学习阅读,就希望孩子尽快地能够读文字很多的书。为什么这种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呢?因为,假如学习对孩子来说没有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高,他们的情感还会受到伤害。
  当您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东西。诚然,孩子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可以在特殊技巧上得到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他们的情感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这些,他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所谓横向的融会贯通,指的是,我们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例如,认识了圆形或方形,以后,不要再让他学习新东西,而是让他熟悉他所见到的各种圆形和方形,这样做,有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圆形和方形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学作了准备。
  当孩子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之后,他们就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排序等等,例如,让他们把狗、草、桌子、大象、月季花、柜子按照类别和大小分类并排序,如果他们做得很好,就意味着他们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准备,这比仅仅学会数数、算术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可能更好些。
  为了考试忙着死记硬背的学生,和经常看课外书进行规律性学习的学生相比较,情况也很相似。这两个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相差可能不多,但是那个广泛阅读课外书、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可能更轻松,因为他为下一步学习作的准备更充分。想方设法教给幼儿一种专门技巧和知识的父母,客观上好像是在教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其结果,对学前儿童来说,这些知识很可能是短命的。

  3. 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们在引言里已经提到,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可以说,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也更得法。
  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作准备的知识,如会数数,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会认识多少汉字等等,也不是象我们现在多数父母想的那样,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听说听道,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例如,当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他学习一个数字或汉字,他听您说到学这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的时候,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好奇和认真地听你讲,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而没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就显得比较无动于衷;又如,当幼儿园老师在班上拿出一个军舰模型要讲解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感兴趣、非常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下课之后,他可能对别的孩子说,我长大要当一名海军,要开军舰,象刚才老师上课时拿出的那艘一样。而缺乏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对军舰模型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目标方向感,给以及时的强化和鼓励。这种目标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产生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和主动精神的基础。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普遍反映,那些后来考取名牌大学、成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儿期就表现出这种萌芽般的雄心壮志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出了高于别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复制别人的呵呵!

回答2:

新时期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工作
【摘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重视幼儿学前教育工作有利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对当前学前教育做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在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针对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 幼儿 学前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29-01
前言
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和智力启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对人和事物的态度直接形成性格和行为,知识的学习和行为的养成都处于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就很难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从实际出发,创新幼儿学前教育课程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的关键时期,启蒙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启蒙是幼儿对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启蒙有利于促进幼儿技能、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增设一些安全教育、游戏课程、音乐课程,从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特点的课程,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创设丰富的教学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水平。可见,创新幼儿学前教育课程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幼儿在实践中对事情有所认知和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转变传统理念为幼儿教育工作打基础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
为了让幼儿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幼儿的成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塑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基础。个体的发展都不是单一的发展,幼儿的价值观和人格尊严与成人是一样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独立性格的养成是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源泉,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幼儿形成开拓进取的品质,可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2统筹兼顾,树立和谐的教学理念
幼儿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我们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原则,更好把握幼儿心理、生理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个体差异、兴趣、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幼儿差异化、个体化发展。同时要统筹兼顾树立和谐的教学理念,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难免会对事物有错误的认知,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要耐心的正确对待,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的尝试性错误,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统筹兼顾,帮助幼儿及时改正错误的观念和态度,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错误的认知中找到真正的原因,教师要运用和谐的教学理念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2.3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对幼儿实施民主管理,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民主意识,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意识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就不能有效实施民主管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强化教师的民主意识,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是不是按照科学化进行的,在构建管理机制上要做到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前提,构建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这一做法使教师适当放权,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一制度的健全使重心放在了教师的管理和服务上,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孩子在认知世界时家长潜移默化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脾气性格,对孩子道德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模仿对象的好坏决定孩子的文化修养和道理观念,同样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致的,幼儿园要与家长、社区密切合作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综合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文化修养的家长要做好宣传指导。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期下对人才越来越渴求,为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我们一定要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幼儿的教育质量。当前幼儿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让幼儿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提高幼师的专业水平,使幼儿教师能够高质量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丽.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工作[J].学周刊,2015,(29):235.
[2]康艳.新时期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48.
作者简介:
张静,女,宿豫幼儿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回答3: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二、加强监督,构建机制
三、加大投入,政策支持
四、完善法规,形成合力

回答4:

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上学读书产生兴趣

回答5:

加强学习 留心观察 善于积累 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