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外朝匾额为何无满文?

2024-12-03 16:06: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注意过各个宫门或大殿上的匾额。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不过无论横竖,其规格式样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规格一致,那为什么内廷宫门上的匾额有满、汉两种文字,而外朝宫殿的匾额只有汉文呢?

其实一开始,紫禁城的匾额并不是这样的。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后的满洲贵族对紫禁城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将原来明朝使用的汉文匾额摘了下来,无论内廷还是外朝都悉数使用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大家去故宫游览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宫殿的匾额,在汉语名称右边用蝌蚪形状写就的文字,就是满文。这样满、汉双语标注匾额的传统,终清一朝,共延续了二百多年。

然而后来清朝灭亡,虽然溥仪仍可以居住在宫里,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大殿却归民国政府所有。紫禁城改了姓氏,不再是爱新觉罗家的宫殿,宫里的陈设自然也要任由他人改动了。

其中,拿紫禁城的匾额开刀的一位民国风云人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袁世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举国上下一致反对。正在袁世凯愁眉莫展之际,他的得力助手王景泰提议,不妨把紫禁城所有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这样一来,既可以展示反清的决心,又可以博得民众的信任。

袁世凯听罢,深以为然,于是赶紧下了一道“圣旨”,让手下的人在十天以内把紫禁城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但没等手下的人接旨,袁世凯又改了命令,变成“只去掉内廷宫门、宫殿匾额上的满文”。为什么突然改了“圣旨”呢?因为袁世凯思虑周全,他考虑到内廷还居住着溥仪和其他清廷遗老遗少,要是连内廷匾额上的满文都去掉,恐怕要激化矛盾了。

当然,去掉匾额上的满文也只是表面功夫,袁世凯称帝一事终究是错误的,倒退的。人们并没有因为他去掉紫禁城外朝宫门匾额上的满文,就支持他的皇帝梦。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退位了,而紫禁城宫门的匾额奇观却被永远地就存下来,记录着这一段荒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