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转基因技术,相继在水稻、大豆、西红柿等作物上试验成功,一些转基因作物已投入商业化生产。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相比,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转基因大豆个大、油多,还能抗除草剂。普通番茄不耐储藏,自从加入抗冻和抗腐烂基因后,不但耐低温,也不怕长途运输。转基因抗虫玉米由于少受虫咬,从而减少赭曲霉、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的侵染。转基因抗虫植物由于减少了施用农药的次数和数量,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而第三代的转基因农作物不仅能够改良品质、实现抗病,还将能生产功能食品成分、可食性疫苗成分。例如,降血糖、降血压的稻米,高蛋白的玉米,带有乙肝疫苗的西红柿,甚至含有胰岛素的胡萝卜。
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支持派认为,转基因食品上市10多年以来,在全球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有些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加营养、健康。现有的各种转基因食品由于经过权威机构完善的实验程序,并经过政府部门严格的生物安全审查,其安全性是完全可控的。如今,要想完全避开转基因食品几乎不可能,转基因食品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且会越来越多。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反对派则担心,转基因食品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增加作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的含量。这些有毒物质的增加,可能会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病。农作物引入基因后,会因为带上新的遗传密码而产生一种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过敏症,某些人可能会对以前并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威胁到生命。有些作物由于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其中的有益成分遭到了破坏。在转基因过程中,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食物会不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有关教授表示,转基因大米究竟安全与否,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实验远远不够。因为过去某项技术的副作用一般在使用二三十年后才显现。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