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让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
作者:王承丞、付双双 更新日期:2009年5月4日
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烟草》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行业提出“税利保增长”的主要任务。靠什么实现保增长?盲目“大干快上”显然不是长远之计。当前,“保增长”的目标仍需要建立在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基础上,需要行业上下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使行业拥有健康的体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行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产品发展的关键在质量。围绕当前“保增长”的目标任务,质量管理这一行业常抓不解的基础任务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质量,企业发展的永恒命题
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后,面对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一种内涵式的竞争,比拼的是企业真正的实力。产品质量就是制造企业的体魄,质量管理已成为行业在特殊时期提升实力的关键所在。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曾强调:抓住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基础管理的切入点和重要举措,要把质量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一个切入点。
如今卷烟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企业为了实现保增长、提实力,一方面扩大精品类卷烟产量,另一方面依照动态的订单需求组织生产。无论是扩量还是订单生产,卷烟产品的质量要求都是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卷烟生产企业为之需要通过更扎实的质量管理,来构建柔性化的生产体系。
在质量管理方面,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下属长沙卷烟厂生产管理部部长黄胜说:“当市场需求变化的时候,我们会及时组织生产调整,努力使快速响应市场与生产平稳运行实现协调同步。在换季、换牌、换号时,生产部门都更加重视质量控制。”平时紧绷的“质量弦”,这时更不能放松,每个工序点和岗位的控制措施比以往更加严格。
据悉,今年春节前,为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长沙卷烟厂开展了一场“春节战役”。大家都意识到,奋战时期质量责任更加重于泰山。在每次工艺线换牌的时候,卷烟厂都下发了详细的控制预案,从烟叶出库到成品产出各个关键节点都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捷报奏响,计划顺利完成,没有出现一起质量事故,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这为今年的‘保增长’开了一个好头。”黄胜说。
早在2006年,国家局就下发了全面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知,并将其作为打牢基础、持续改进、提升水平的手段和途径。国家局提出实施质量体系建设之后,在行业得到比较好的贯彻,质量管理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开展质量体系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通过它来加强基础管理。在当前应对经济危机、保证税利增长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和管理的融合,为保增长、提实力增加新的后劲。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质量管理中就倡导了“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把质量管理的焦点放在改进过程控制上,进一步明确各生产工序、各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和重点。在武汉生产点,公司执行了“质量三确认”制度,即本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对本道工序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确认。该制度的逐渐推广,全方位地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最终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在质量管理中,不少新技术也得到了充分运用,例如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系统。SPC系统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这些新技术都拓展了企业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软实力。
随着联合重组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各卷烟工业企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战略决策、采购物流、资源调配、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流程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怎么通过质量体系建设使科学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是下一步质量体系建设的重点。
全新的挑战呼唤着更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如此。
打造精品“葫芦” 夯实制度基础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确定了轮流分粥的制度,分粥者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才能取最后一碗。采用此办法后,每人碗里的粥几乎一样多,大家快快乐乐,日子越过越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应该说,企业基础管理能不能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要加强基础管理,生产出质量最好的产品,诀窍很简单——制定出精品范本和流程,再通过合理化的编制组织,形成生产的高度同质化。用一句谚语来概括,就是“依葫芦画瓢”。
毫无疑问,打造精品“葫芦”非常重要。据介绍,日本的制造业之所以能够达到令人称道的质量水准,不是因为他们单个工人技术水平高,而在于他们所有生产人员按照统一的工艺标准和制度进行操作,产品质量就会非常稳定。而这些制度,都是由权威专家经过反复检查、审核,考虑到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后拟定的,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执行性。
这种方式也值得中国烟草借鉴。最新版的卷烟工艺规范中提出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的核心,要求企业应该首先落实工艺规范和各项标准,严格工艺技术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那么由谁来确立和完善制度呢?部分工业企业设立了工艺技术室,或者组建了专家组,来指导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的编写。他们从车间中精选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交流,编写出结合设备和工艺两方面的操作制度,在技术改造、易地搬迁、项目攻关等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沙卷烟厂厂长范康君说:“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注重分析处理数据背后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要带着显微镜找问题,力求持续推进。”
例如烘丝机水分控制项目中,随着设备、环境、天气等情况的不同,需要输入不同的工艺参数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以往通过经验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需要了,专家组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实验总结,渐渐摸索出一条输入外部条件,经过计算机处理输出最佳参数值的模式,并且将其添加到了操作制度中。水分控制这一难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不仅在生产工艺上的专业制度需要认真制订,关于产品的质量管理制度更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实现进步。产品质量的标准应该反映顾客对于品牌的期望,体现企业科技和经营的能力,是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诉求。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结合贯标工作,启动了“中华”系列标准项目,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完善原料、材料、工艺、检测、销售等各领域的管理制度。用他们的话来说,把“顾客和相关方的期望变成了企业的技术语言”。举一个例子,针对消费者最为反感的卷烟空头、破损现象,在管理制度中加大了考核比重,以更好地维护品牌的信誉。
制度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作为质量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各企业要通过系统地梳理企业工作流程和制度,合理设置企业部门间工作接口,用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各类管理行为。其中,建立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机制尤为重要。
例如,长沙卷烟厂开发了管理诊断的标准化模块。该模块开展了部门诊断、职能诊断、综合诊断,通过针对性的分析,充分暴露问题,进行整改。2008年共诊断、整改问题299项,真正使公司制定的制度和业务流程符合工作的需要。去年在行业企业管理会上,该模块得到了国家局副局长李克明的肯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流生产企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行业还需要通过质量体系建设使规章制度执行力大大提升。卓越的制度,是各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国烟草增强体魄、应对挑战的基石。
从“职责”到“习惯” 由关注制度向执行力的转变
作为特殊消费品的卷烟,为保持口味的一致性,必须操作上实现同质化。确定操作制度后,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各项作业程序。如果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工艺管理水平自然提高,有效的质量控制会更容易实现。
质量管理当中有许多具体的要求,落实每项要求都不难,难的是长期以往坚持不懈的落实。行业里许多卷烟工业企业,都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努力让质量管理完成从“职责”到“习惯”的转变,致力于把制度转化为现实的执行力。
走进长沙卷烟厂,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车间里没有穿梭在各机台的在线质检员,所有的产品检验都是由操作工自己在生产的同时完成。
“这被称作‘一级检验’,我们要求每个操作工都对自己的产品负责。范康君说,“我们上下一致认同,加强工艺保障,高质量是考核出来的。”
在长沙卷烟厂,《综合管理条例》、《员工奖惩办法》等规定对于每道工序中可能出现的正误操作都有具体的界定,并设立了不同的标准,相对应较大力度的奖惩制度。
据了解,去年8月份,制丝车间一名员工在掺兑烟丝比例时计算错误,导致参数发生波动。虽然很快纠正,没有造成任何质量影响,但他还是因此被处以3000元的罚款。
“虽然仅仅是一次及时改正的错误,但是如果没有发现,流人下道工序甚至消费者手中,那就是大事情了。”制丝车间主任李志斌说。掺兑烟丝比例出错属于规定中的A类事件,处罚力度较大。即便是程度稍轻的B类和C类,也分别对应着1000元和500元的处罚。
在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毕节卷烟厂,厂党委书记胡齐志也说:“我们不仅倡导‘质量在心中’,还倡导‘质量在手中’。”
毕节卷烟厂在职工内部加强了对涉及质量、工艺等相关工作的科室、车间人员的培训学习,使接触生产的有关人员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标准文件、操作流程和作业指导书,大力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同时也加强了质检员抽检、车间巡检和机台自检的考核力度,以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
“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考核机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比如某车间窗户忘了关,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却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也必须纳入我们的考核体系。”毕节卷烟厂工艺质量科科长周战荣说。
在行业的卷烟生产车间,流行这样一句话:“杜绝质量问题,一靠人防,二靠机防。”意思是正确的操作和优良的设备是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在各企业硬件设施逐渐完善的现在,培养责任意识强、技术稳定的操作工队伍显得愈发重要。
如周战荣所说,制度制订并不难,但在职工队伍中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改变职工的工作习惯却需要一个过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卷烟厂制丝车间员工发现在烘丝机出口处每间隔半小时左右都会滴一滴水。“虽然只是一滴水,也会影响产品质量,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感受。”他报告后车间迅速召集力量查找原因,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各家工业企业里,类似“一滴水”、“一滴油”、“一个喷码”的故事还有很多,员工们强大的责任心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只要每道工序上力图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质量意识真正注入每名员工的血脉,化为日常工作的准则,行业的实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加强质量管理,让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