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情歌王子,实力唱将加上偶像光环加持,风头一时与张学友,王菲无两。2000年后逐渐走下坡路,王子转型不彻底,目前卡在老年王子的位置上,颇为尴尬。
阿哲的下坡路,与市场需求变化,自身声线状态,以及歌曲质量下滑三个方面都有关系。
从市场角度看,阿哲从90年代开始,进入市场的定位是“情歌王子”,歌里演绎的都是感情受伤害,或求之不得的的都市男青年的形象。90年代初的,华语音乐市场上,有浪子,有情圣,但是独独缺少为20多岁都市普通白领爱情代言的歌手。张信哲本身唱功实力了得,再加上偶像光环加持,对于都市怀春少女(LZ就是其中一位),杀伤力高的吓人。
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偶像界各式花样美男层出不穷,高端实力界则推崇创作能力。张信哲虽然也做过一些努力,比如在索尼最后的专辑之一《我好想》,试图从青年王子转型为中年绅士。但是随着唱片界整体不景气,2004年之后,唱片业的艰难也初现端倪,这次转型尝试未能彻底,所以“情歌王子”也只好一直王子下去,到如今近50岁的高龄,顶着王子头衔,不可谓不尴尬。
而从自身声线状态的变化,作为听了他10多年歌的歌迷,我明显感觉到他的声音在《信仰》一张走到高潮之后,随后慢慢有下坡的迹象。早期的演唱会,声音清亮,有活力。到如今的演唱会,则更多的依靠自己的舞台经验演出。虽然依然完美,但是声音里的张力和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更像是一个继续播放的CD机。舞台的感染力,声音的张力的缺乏,很难给人更多的激情。
最后一个原因,仍然这和华语流行音乐大环境走下坡路息息相关。2000年往后,华语音乐再也难寻上世纪90年代百花齐放的局面。市场偏向R&B,流行摇滚这类音乐,直接导致了适合阿哲演绎的新歌越来越少。没有有市场说服力的好作品,也直接影响着张信哲的市场地位。
好吧,虽然现在市场环境对张信哲来说比较尴尬,但是他也在努力寻找一些新的方向和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比如话剧,音乐剧,甚至是餐厅,也一直没有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内。我觉得这对于老歌迷来说,还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事情。
毫无意义是华语乐坛经典之声。同时代的还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歌手。比如。王杰,张学友。王菲,林忆莲,黄家驹等等……
人就不多做评价了
不是很哪个
歌还是可以
也就这样;额
能评价也就这么多
声音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