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那些主要的体育活动?

2024-11-30 08:29: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射箭、捶丸、蹴鞠、击鞠、木射等。

1、射箭

射箭,即箭术(Archery),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精准度的体育运动,别称射箭运动。

射箭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据考古发现,它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这是用石头磨制的箭头,绑在木杆上作为当时射箭的用具。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弓箭的发明使用,作为由中级蒙昧社会向高级蒙昧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2、捶丸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

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捶丸”。

3、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击鞠

击鞠(也就是现代的马球)亦称打毬或击毬,唐代较为盛行。游戏者必须乘坐于马上击球,击鞠所用的球有拳头大小,球体的中间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球的外面还雕有精致花纹。

5、木射

木射,又名十五柱球,是游戏者轮流以木球撞击十五根笋型立柱的一种室内的活动形式,产生和兴盛于唐代。

木射是一种很特别的球类活动,唐人陆秉曾为此专门著《木射图》一书,对这一活动作了十分详备的介绍,可惜此书已经失传了。

至宋朝时,时人晁公武读到了此书,因而在他的《郡斋读书志》中对《木射图》作了简短的解题,为我们留下了对木射较为形象的描述:用木削成笋形,作靶子,上缩下扩底平,立起来不易翻倒,总计十五根。

这十五根笋分为两大类:一类通体涂为红色,分别刻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字,共十根;另一类涂以黑色,分别刻以慢、傲、佞、贪、滥等字,共五根。

活动时,将十五根笋立在平坦的场地一端,投抛者在另一端,用木球去击打另一端的木笋,以击中朱色笋者为胜,以击中墨者为负,最后看谁击倒的朱色笋多,就是终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射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击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蹴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捶丸

回答2:

  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
  即古代足球。“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又称之为“蹹鞠”,指用足踢球。
  “蹴”、“蹹”,用足踢也;“鞠”,球也。现代足球起源并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就整个人类历史上的足球活动来说,其起源非常古老,国际足球联合会认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据《战国策·齐策》中“(齐都)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等记载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的齐宣王时期,蹴鞠已经流行于齐国都城的临淄一带。
  到了秦汉时期,蹴鞠进一步流行和传播开来,既流行于民间,又兴盛于宫廷,并且还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手段,流行于军队之中。对此,文献中多有涉及。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其图像。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角力
  摔跤,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是一古老的竞技项目,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
  世界各国都有其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中国的摔跤,前苏联的桑勃,日本的柔道和相扑,以及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等均属摔跤范畴。都有自己形式的摔法和比赛规则。希腊、中国、日本以及埃及等国家的古代文献中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裁。
  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据南朝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
  由此说,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 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在苏格兰出现的现代高尔夫球,其形制、运动规则与我国的古代“捶丸”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捶丸的历史记述比高尔夫球的最初出现还要早三百年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骑术
  在田径运动上:现代田径运动是由跑、跳、投掷三种方式组成。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用这些词,但也存在类似的运动。如孙武练兵,为训练士兵长途奔袭能力,让士兵全副武装,连续奔跑300公里才休息。对比之下,马拉松的起源,那个跑了几十公里就累死的古希腊士兵,到了孙武手下也就是被淘汰的料。与孙武并称的吴起也是练兵高手,要求手下士兵携带三天口粮半日内跑100里。古人称武略杰出者常说可比“孙吴”,看来孙武和吴起之英名不是吹的,看看其士兵素质就知道了。南北朝时的猛将周文育善跳,多次以此立功。颜真卿不但是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个跳高家,老年时曾然人用席子把自己身体围城一圈,然后一个原地挺身纵跳,就从席圈中一跃而出。投掷运动则有著名的游戏“投壶”。
  此外,古代的游泳、滑冰、摔跤也很流行。
  相扑,作为摔跤活动的一种形式,以徒手搏斗为其主要特征,是一种能锻炼人的体质、气力和耐久力的体育活动。
  先秦时期称之为“角力”,秦汉时期称之为“角抵”,到了晋代始称为“相扑”。
  相扑的起源或可上溯到春秋时期,但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为战国末年,即1956年在陕西省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墓中出土的透雕有角力图像的铜牌饰,描绘出上身赤裸、下着长裤的两人在茂密的林木中扭在一起进行角力比赛,其身后的树上系有鞍辔齐备的骏马。
  相扑,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相扑原是我国古代“角抵”的一种。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石器时代,它是人们同野兽搏斗的技击术。战国时代,武术又有了娱乐活动和军事技术双重性,并广泛地传入了民间。随着历史的演进,现在武术已成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运动手段。现在的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徐疾、刚柔虚实矛盾的相应变化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进行演练的一种体育运动。
  民间的放风筝:最早称“木鸢”。传说是鲁班受鹰鹞在空中盘旋的启迪所发明的。墨翟也曾斫木为鹞放飞蓝天。汉初,韩信剖篾扎成架子,用纸糊成鹞,以线牵引,乘风放飞入空,始称“纸鸢”。五代时,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置丝鞭,飞入空中后,经风一吹,“声如筝鸣”,因此得名“风筝”。唐代贵族王孙用贵重的绫作风筝,于清明节夜以继日放风筝取乐。北宋后,风筝开始在民间流传,明清时候,放风筝已成为民间的普遍活动。后来,风筝又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在,我国每年4月1日至5日还在山东潍坊举行风筝节,进行风筝比赛呢!
  踢毽:踢毽子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汉砖的壁画上就已绘有踢毽者的形象。大约南宋时,踢毽已普遍流行。到了明代,已形成非常考究的踢毽技法,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等各式踢法。到了清朝,皇帝还曾把踢毽子列入八旗军的军操之一。
  跳绳:古称“跳白索”。在我国民间流传已有几千年历史。南北朝时很盛行。每逢农历正月十六,黄河流域的农村中都要举行儿童跳绳比赛。明末清初时,跳绳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京一带有元宵节跳绳的风俗。明代《帝京景物略》有明确记载:“正月十五日,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
  秋千:相传是古代山戎(北戎)族的一种游戏活动。公元前663年齐桓公讨伐山戎时,将这种活动传入中原。到了唐代,皇族及不少官宦人家的妇女爱好这一活动,大约是妇女们荡秋千时裙带飞舞,飘然若仙,秋千又被称为“半仙之戏”。北宋时,不仅妇女爱好荡秋千,民间艺人还将它列为杂技表演项目。以后,秋千一直在民间流传。
  拔河:始于2400年前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水道纵横,除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水军使用一种名为“钩拒”的兵器来钩拉战败欲逃的敌船。军士们用钩拒将敌船钩住,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得,而战败的船则拼命摆脱,双方形成一种力量的抗衡。后来钩拒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拔河比赛。到了唐代,拔河活动已广泛开展。现在,拔河仍是一项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
  抖空竹。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
  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蟹】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
  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赛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
  另外在益智运动上,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围棋蕴涵着古代哲学中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圆地方、十九农节气、三百六十周天之数等等含义,其变化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尧、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亦作“象碁”。其一,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其二,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 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 《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 撰,书亦不传。
  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其三,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
  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一方以帅统仕、相及车、马、炮各二,兵五;一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围死为胜。

回答3:

蹴鞠,射箭,骑马,摔跤,掷矛等等

回答4:

运动规则与我国的古代“捶丸”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捶丸的历史记述比高尔夫e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骑术 蹴鞠蹴鞠、狩猎、修习武术,中国式摔跤,

回答5:

骑马,射箭,武术,拔河,蹴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