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方面
蜀国君主昏庸无能,朝政荒废,重用宦官,不思进取。蜀国内部矛盾尖锐,忠臣得不到重用,姜维等要臣屡次有杀身之祸.经济上自诸葛亮死后经济萧条,兵甲不足。粮草不济。军事上蜀魏两国军事实力确实相差甚远.军事将领的素质有有很大差异。蜀国除少数像姜维这样的后辈英雄外大多都是老臣且并不是很优秀,在魏国的攻击下虽然有地利可守但终究趋于灭亡。邓艾的奇兵,钟会的雄军,刘禅在并围成都的时候不战而降最终蜀国灭亡。
魏国方面
主要原因:1魏国占有中原。人口众多(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且人才济济.劳动力兵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且民心所向。 2魏成立前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使得大量才士投奔曹操,而且汉帝的手下,大多也为曹操所用,如徐晃等。 次要原因:1曹氏家族的雄才伟略。曹操就不用讲了(前期主要),至于他的子孙虽次于他许多,但护卫他打下的江山还是足够的。 2中原地势较平稳。可较快的调动军队去支援.而且粮食也可调动自如。3司马家族的出现。司马一家多次打破蜀国灭亡中原的愿望。
蜀国方面
蜀国
主要原因:1地方偏远.交通极不发达,而且人口较少,地处蛮夷,人才较少,兵力也不足。只有魏国的六七分之一. 2后主的无能。要不是诸葛亮死撑住,蜀国灭的更快。(其实也有说法是诸葛亮对刘禅不注重培养,事事亲为) 3荆州失去,刘备新败的沉重打击,元气大伤,政局混乱,要多年才能恢复。而且也导致由来诸葛亮只能出祁山。 4黄皓、陈祗等人乱弄朝政,使朝廷动荡不安。古人云:“兵于外,必先内。”朝廷不安,亡国之日又有多久呢? 5樵周误国,主张投降。 次要原因:1达成不能尽全力,当宦官黄皓乱政时,没有多少优秀的政治人才。 2诸葛亮为国常年征战,使百姓负担沉重,民心失去。 3天公不作美,又多次绝好机会,蜀国多错过了。 4与吴国配合不紧密,没见过两方同时胜利。更有诸葛恪居功自傲,吴国的最后几次北伐都糟蹋在他手里,使吴国的兵力大大下降。
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
战争是政治的外延。可以说任何一场较量都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蜀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埋下了太多的危机。
第一,从时间上来讲,远不如魏国和吴国的时间长。而且整个内部人员原来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没有合作经验,这就大大增加了内部争斗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一往,蜀国的实力就大打折扣。
第二,蜀国从地理位置上讲,说好听了叫做有险可守,说难听了叫做闭关锁国。自保是没有问题,但是要征战天下,不说粮草供给要耗费大量的人人力物力,就说你打出去了,到底对你来说是个肥肉还是个包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诸葛亮几次进军中原都被司马懿活活的拖死了。
第三,就是你说的那次夷陵大败。这不仅让刘备损失了大部分的人马,更直接导致了周围势力对蜀国的虎视眈眈。要不然也没有后来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可以说,这一仗算是蜀国由战略攻击转为战略防守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很难见到蜀国对外有如此大规模的用兵。只是靠几次北伐维持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生存空间。
最后一条,就是整个蜀国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不够完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在最后都有断层的危险。除了说明其人才储备不足外,更说明没有一套完善的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基本上就是,谁会说,奥,被领导看见了,中,这个事情你去办吧。然后,以后基本就没这个人什么事情了。这是浪费人才啊。
个人感觉,蜀国灭亡,关键点有以下几个:
1、君主刘禅(阿斗)无能,不信任,没有才能,并非贤能之君主,听信谗言,中了司马懿之计谋,使诸葛孔名北伐功亏一篑。
2、诸葛亮过于愚忠,诸葛孔名可谓三国之智者,刘备也曾经留下遗言,若刘禅没有能力,可取而代之,以诸葛孔明之才能,是治国之能臣,但终究没有越位,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3、人才缺乏,到了三国后期,蜀国已没多少人才,如姜维如此杰出豪杰绝无仅有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这个是蜀国过的问题。
当然还有魏国与吴国的问题
主要是关羽的骄傲轻敌造成的,先是大意失荆州,在败走麦城,害张飞被杀,刘备举全国之兵攻吴。在被陆逊火烧联营700里,自此蜀国实力大减,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