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长夜难明”指的什么

2024-12-19 23:43: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长夜难明”指漫长的黑夜难以见到光明,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2、诗词原文: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鬼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1950年10月
  3、诗词产生背景:
  这是新中国建国一周年后的第一个国庆日。是年10月3日晚,全国各少数民族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欢聚向毛主席及其他党、政、军领导人献礼、献旗,以表各族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热爱。献礼仪式结束后,各少数民族文工团联合演出了文艺节目。观看演出时,柳亚子先生正好坐在毛主席的前排。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于是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一首,“用以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柳亚子这首《浣溪沙》一词的题序之末句)呈送后排的毛主席。第二天,毛主席果然用毛笔在宣纸上手书了这首和词,回赠柳亚子。

  4、诗词解析: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接着是“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古时指西域的国名,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毛主席用“于阗”二字不但押了一个很难押的韵脚,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运用起来轻松自如,自然流利。紧接着又引出最后一行大欢乐、大开怀的心情:台上是歌舞不断,台下是诗人唱和,一幅乐陶陶的欢欣鼓舞的画面不禁跃然目前。 这首诗还有一个艺术特色值得注意。即全诗字数不多,但使用的数词却有三处,“百年”、“五亿”、“万方”这些数词表现了毛诗一贯伟岸的特征,同时在这首具体的诗中也起到布局安排上完整性、统一性及意义上的历史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588115.html?qbl=relate_question_4

回答2:

表面是说长夜漫漫,很久才到天明,实则暗指国家当时局面昏暗难明。

回答3:

“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长夜难明”说的是旧中国的天黑夜茫茫。

回答4:

长夜难明指旧中国的茫茫黑夜

回答5:

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