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对于我们这些大龄单身来说,也许最痛苦的不是一个人的孤独,不是未来希望的渺茫,而是家人的不解,父母的威逼利诱,还有面对亲人的关心与责难时自己内心的愧疚。
很多读者问我,你这么单下去,爸妈怎么办?爸妈逼你相亲、恋爱、结婚的时候,你要怎么面对?我也听过很多人说,因为婚姻问题与父母吵闹,不敢回家,不敢与父母通电话,父母的不理解,让儿女开始厌恶自己的父母,讨厌自己的家庭,他们最开始以激烈的方式抗争,最后抗争不下去了就妥协,妥协之后又过上一种完全不快乐的生活……
我写过很多篇文章称赞自己的父母,是的,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最喜欢的样子。可是你知道吗,最开始不是这样的,我也曾经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回家的路。
我们家有三个小孩,哥哥姐姐还有我,从小我的不懂事在所有亲戚里都是出名的,任性、懒惰、小气、叛逆、爱哭、不讲理,我常常欺负哥哥姐姐,常常跟老爸吵架,还常常玩离家出走的游戏。
《小时候最不喜欢的那个人》里写过我爸的很多缺点,除了那些之外,他还超级的不修边幅,我清楚的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爸去学校给我送东西,骑了我们家的“老爷自行车”,因为要下地干活穿的又脏又破,十来岁的小孩多少都有点虚荣,我看到他的那一瞬间脸立刻就红了,赶紧跑出去把他拉到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可是回教室之后,我还是被同学嘲笑了,甚至有不善良的小孩用讽刺的口气说:“你家自行车好破啊,啧啧啧,你居然脸红啦!”
我那时觉得,这个爸真的好丢脸啊,别人家的爸爸都打扮的又精神又帅气,我爸永远邋里邋遢的(现在想起,真想给当时的自己两个巴掌)。
他的小气也是我最深的痛,我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书时是有多节俭、多穷困,高中时跟我姐两个人,三个星期的生活费只有五十块,平均一个人一天一块钱,一块钱能吃什么呢?只有馒头啊,然后就是白开水加咸菜了,可是我爸好像从来没想过我们过得是什么生活,他只知道我们在花钱。
我妈到现在只要想到那时我们吃的苦还觉得内疚,她总以为我个子小、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读书时营养不良造成的。
上大学时,哥哥结婚了,姐姐也工作了,按说可以不用那么苦了,可我已经被我爸的小气伤透了,生活费花完如果他打钱不及时,那我就饿着或者跟我姐开口,死也不肯主动跟他要。
每个寒暑假回家,我爸都会跟我算总账,这一年花了多少学费、用了多少生活费,抱怨我读书花钱多,说别人家的小孩不上学都挣钱了,几乎每次我都会忍无可忍跟他吵起来,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到底还要我怎么样呢,别人生活费一个月千八百,我只有二三百啊,别人放假都会出去逛街、旅行,我只能泡图书馆啊。
我那时甚至恶毒的想,等我挣钱了,一定要把自己曾经花过的他的钱通通还给他。(后来才明白,钱还的清,而他为你受的苦还的清吗?)
大学毕业的时候,去北京找工作,跟我爸拿了最后的一千块钱,想着以后再也不会花他的钱了,发第一个月工资时,手里就剩二十块钱,而那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只吃一顿饭。你看,哪里有完美的父母啊,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受一些父母给的伤害,也许年少不懂事的时候,我们有资格嫌弃,我们可以抱怨,但是,你要想明白,这种嫌弃和抱怨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是快乐吗?
后来,跟我妈闲聊的时候,她告诉我,我们兄妹三个上学的时候,我爸经常愁的一夜一夜的睡不着,因为三个孩子都在伸手要钱啊,他恨自己的无能,可又没办法摆脱,于是就只能小气,对自己小气对孩子也小气,我上大学时,哥哥要开修车行,本钱不够,可我爸帮不上,因为他还要供我读书,于是他就觉得对哥哥有愧,这种愧疚就变成了对我的计较。
所以,他当初的那些行为,对我造成的伤害,其实都有被原谅的理由,父母也有他们正在遭受的煎熬,也有他们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小的时候,你跟别人说,自己的父母不好,大家会同情你心疼你,可长大后,你再说父母不好,别人只会鄙视你。因为小时候,疼你爱你让你快乐是父母的责任,而长大后,孝顺父母让父母快乐则是我们的责任。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敬重自己父母的人,你跟父母相处不好,就是自己不孝,不管父母什么样子,我们能走的唯一的路,就是与父母和解。
父母跟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很多现代观念他们脑子里没有但不代表他们不能懂,作为儿女,父母不理解的时候,要努力去沟通,去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全天下的父母都是那么可爱的,可如果他们不够可爱,我只能说你回家的路难走一点,但是你没有别的路好走。”
也许你会因为他们的不理解感到气愤,你可能会想逃避甚至用激烈的方式反抗,但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对抗,不是争输赢,而是要取得和平。对抗,只会让我们更加不快乐。
父母有时很笨拙,他们不懂得如何爱孩子,没有能力把自己的爱传递出去,甚至给孩子带来很多伤害,但是不可否认,就连这些伤害里所包含的,其实也都是爱。
面对婚恋问题,我可能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爸妈不会逼迫我,但这种不逼迫你以为是他们天生开明吗?那其实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每次我妈心血来潮跟我谈起婚姻这个话题时,我总要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跟她解释,解释我对婚姻的认识,我想要一个怎样的另一半,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身边那些不理想的婚姻拿出来做论据,当然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我爸了。
既然选择了不将就,让爸妈担忧是难免的,但若是妥协,自己也绝对是不甘心的,所以我总在努力把这种担忧降到最低程度,愤怒和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只能想办法让他们相信,我们有能力过好一个人的生活。
之前微信后台里有个妈妈给我留言,她说:“23岁的女儿把你的公众号推荐给我的,每次看你的文章我就觉得像是我女儿在跟我讲话,我好像也能一点点的懂得她的想法了。”父母不是暴君,他们并不是偏执的希望孩子一切都听自己的,只是他们以为只有走这条路孩子才能幸福,他们对孩子的选择不放心,所以要逼他走一条自己为他选的路,却不小心忽略了孩子的自由意志。
其实,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折射,你会发现,当你反抗的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就会越大,而当你心态平和,努力去沟通的时候,他们对待你也会柔和的多,与父母相处的不好,绝不是他们一方的责任。
我在《中国人的修养》里看到陈西滢评价蔡元培的一句话“应小事以圆,处大事以方”。在坚守自己原则的同时,尽量把小事做的圆润。真正的孝顺,不能只在嘴上,也不是父亲节、母亲节的一句“爸妈辛苦了”,而是在生活中把自己的爱袒露出来,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相信你已经是一个完全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完整的人。
如果你的家庭不够和平,除了期望父母了解你,你也应该努力去理解他们,关系都是相互的,你的改变会逐步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努力回家,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
还是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原生家庭。毕竟是自己的家,尽量和父母沟通,他们是真心对你好的人。
首先自己千万不能因为这种情况去自卑,自己一定要变得坚强起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经济和心理上的资本,就会好很多。
想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么就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想以前不开心的事情,而且内心一定要宽广一点,非常宽容一点,这样你才能很好的沟通,很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