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资料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李燕娥是广东中山人,从16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陪伴了宋庆龄整整53年。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朗。解放前,在重庆、上海等地,国民党特务多次用金钱收买她,用介绍对象诱惑她,想通过她来刺探宋庆龄的情况,但李燕娥对宋庆龄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解放后,她尽心竭力地照看着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和那些孙中山留下来的遗物。
宋庆龄从不把李燕娥当作“下人”,而视她为家中的一员。李燕娥比宋庆龄小了近20岁,但却一直被称着“李姐”。吃饭时宋庆龄与她同桌,并且让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坐侧座。李燕娥身体比较胖,宋庆龄又让人专门改制了一张矮床,方便她休息。
解放后,宋庆龄住北京时间居多,为了抚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和北京寓所主楼的照片寄给她。李燕娥把照片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随时都能看到。有一次李燕娥受了伤,宋庆龄十分担心,专门指示上海的同志抓紧为李燕娥疗伤,还专程赶到上海看望。
宋庆龄为李燕娥想得非常周到、细致。她经常送一些小礼品给上海寓所的工作人员,每次总是专门准备一些火腿、广东腊肠等家乡食品,带给李燕娥。
1971年11月8日,宋庆龄专门给上海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写信说:“现在委托你办一件事:旧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处服务快40年了,我应该对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请你在9日那天代买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送给她(连同这张贺片)。多谢你!”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宫癌,宋庆龄万分焦急,亲自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不仅请人照料她的生活,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像对待她一样来照顾李燕娥。
她还请来最好的医生为李燕娥诊治。当医生确定她的癌变已到晚期时,宋庆龄十分伤心。她压抑着悲痛之情,尽可能抽出时间陪李燕娥聊天,以缓解她的痛苦。当时北京的青菜很少,她怕李燕娥不习惯,就请人想办法多买些新鲜蚕豆来补充。为了增加营养,宋庆龄特别吩咐每天要让李燕娥吃鸡肉,喝鸡汤。
对于病重的李燕娥,宋庆龄心情十分沉重。她曾给马海德写信说:“我亲爱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烦意乱。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么的忠诚,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会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么病痛!我是如此悲伤和六神无主……”
第二天,她又写信给爱泼斯坦:“近日来我为李姐(我50多年的伴侣和管家)病重而极感心烦意乱。她不仅是我的助手,更胜过我的亲人……”
如果不是亲眼读到这些信件,简直难以想像,在任何巨大的压力面前都不曾惧怕、不曾退缩的宋庆龄,为了李燕娥竟会流露出如此强烈的悲伤。
1981年2月,在焦虑的煎熬中传来了李燕娥病逝的消息,宋庆龄顿时热泪盈眶。当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庆龄住所时,她迎上去,把脸紧紧贴在骨灰盒上,不住地抚摸着,亲吻着,泪水点点滴滴洒落……
在李燕娥骨灰移送上海那天,宋庆龄支撑着病体,亲自把骨灰盒从自己的卧室里抱出来,步履蹒跚地从楼上一直送到门口的汽车上。事后,她给一位友人写信说:“我痛心地告诉你,我亲爱的管家和同伴李燕娥……因患癌症逝世……我可怜的燕娥在几天前由一些信得过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柯岩则选取了她与保姆李姐姐相处的动人故事,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
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扬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宋庆龄的墓旁以同样方式安葬着普通的李燕娥。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李燕娥初见宋庆龄。
第三段(第5至第7自然段):李燕娥对宋庆龄全心全意。
第四段(第8至第10自然段):宋庆龄对李燕娥关怀备至。
第五段(第11、12自然段):赞扬宋庆龄的民主意识。
(也可将全文分为三部分,2-10自然段合为一大段,讲宋庆龄与李姐亲如姐妹的动人故事。)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1897年3月,宋美龄出生在上海。她是宋家的老四,排在霭龄、庆龄、子文三位兄姐之后。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子良、子安。
当时的人也许都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宋氏三姐妹在中国社会竟都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个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一个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还有一个与孔氏家族联姻,善于积财,富甲天下。而宋子文也在民国政界和财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宋氏家族成为民国时名副其实的财阀。
小时崇拜大姐霭龄
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原来是名牧师,又叫宋嘉树、宋查理。他本姓韩,名字叫做韩教准,在家排行老三,其父韩鸿翼当年是一个普通商人。宋耀如小时候家境渐趋穷困潦倒,他过继给一个姓宋的堂舅,改姓宋。他的这个堂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开办了买卖兴隆的丝茶商店。宋耀如于1889年来到上海,后来成为一家印刷厂的主人。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人家。她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三姐妹中,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多一点。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庆龄比较文静、温柔,美龄则像大姐霭龄一样显得傲气逼人。
宋美龄5岁的时候,就跟随姐姐们进入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来由于出荨麻疹,家人单独请人在家中教她念书。
《宋家王朝》一书中说:美龄则是一家之霸。她长得圆胖,人们都叫她“小灯笼”。她孤芳自傲,无人敢理。她生性超然脱俗,精力旺盛。她崇拜勤奋的大姐霭龄,霭龄发号施令、处理家务事时,美龄总是在一旁细心体察,仿佛在做霭龄的艺徒,准备将来取代姐姐的角色。
宋美龄自己说:“起初,我母亲把我打扮成小女生的样子。但是后来,我稍长大一些,一切行为举止愈来愈像顽皮的小男生,所以母亲就把我哥哥的衣服拿来给我穿,但因为哥哥长得太快了,每三四个月就得换新的衣服,所以我从哥哥那儿拿来的衣服穿也穿不完。”
赴美经历短暂婚约
1904年5月,年仅14岁的宋霭龄去美国学习。1906年,宋耀如赴美国为宋庆龄、宋美龄赴美国学习作了安排。1907年夏,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在二姨夫温秉忠夫妇的带领下赴美国学习,时年10岁。
在美国,宋美龄先在新泽西州小镇萨米特念书,后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念书,后来又到魏斯里学院与二姐宋庆龄做伴。宋美龄在魏斯里学院当了3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成了该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美龄与庆龄不同的性格给学校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3年秋,她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学习,目的是为了与她哥哥宋子文(当时就读哈佛大学)离得近一些。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学习4年,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在韦尔斯利学院,宋美龄曾与来自江苏的哈佛学生李彼得订过婚,但婚约只持续了几个星期就解除了。
苦学汉语热心社交
1917年夏,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10年生活返回上海。由于宋美龄自幼旅居美国,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于是,她苦学汉语。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宋美龄还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上海市参议会也破了先例,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青年时代的宋美龄曾去上海的一些学校任教。
宋美龄回国后仍与美国人保持往来。就在其回国的第二年春天,宋耀如的美国朋友卡尔访问上海,宋美龄帮助父亲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美国朋友,还陪其赴宴,与孙中山晤谈。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病逝,宋美龄与两个姐姐一起料理丧事,接着姐妹三人就各奔东西。宋庆龄南下跟随丈夫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宋霭龄也随孔祥熙而去,只留下宋美龄随母亲在上海居住。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宋庆龄(1893-1981),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于北京。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柯岩则选取了她与保姆李姐姐相处的动人故事,从日常生活角度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
课文通过记叙宋庆龄与李姐之间相互照顾,亲如姐妹的生活经历,赞扬了宋庆龄的民主思想和朴实平易的品格。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宋庆龄的墓旁以同样方式安葬着普通的李燕娥。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李燕娥初见宋庆龄。
第三段(第5至第7自然段):李燕娥对宋庆龄全心全意。
第四段(第8至第10自然段):宋庆龄对李燕娥关怀备至。
第五段(第11、12自然段):赞扬宋庆龄的民主意识。
(也可将全文分为三部分,2-10自然段合为一大段,讲宋庆龄与李姐亲如姐妹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