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是:发花、梭波、乜斜(miēxié)、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歌舞剧,其中歌唱方面(包括部分念白),要求唱词合辙押韵,以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不但唱词具有诗的味道,就是人物上场后唱的“引子”、“点绛唇”、“粉蝶儿”和念的“定场诗”,以及人物下场时念的“对儿”(两句对剧情和人物情感进行小结性的诗句)都必须合辙押韵。故念来朗朗上口,听来铿锵悦耳,无论抒情、写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京剧的辙韵与古典诗词要求相比,则更加宽松和通俗,它在古典音韵的基础上,将剧中唱词的韵脚规范为13项,形成京剧十三辙。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摇条如《连营寨》中,刘备唱:“白盔甲白旗号,点点珠泪往下抛”。
二、发花如《捉放曹》中陈宫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三、人辰如《打龙袍》中包拯唱:“忽听万岁宣包拯,午门来了放粮臣”。
四、由求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唱:“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五、乜斜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害得奴挨长夜”。
六、姑苏如《献地图》中张松唱:“我张松卖地图不误主顾,一顿棒打却了西川地图”。
七、江阳如《二进宫》中杨波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
八、怀来如《镇五龙》中单雄信唱:“大吼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九、中东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平生志气这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十、一七如《铡美案》中包拯唱:“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十一、言前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十二、灰堆如《逍遥律》中汉献帝刘协唱:“父子们在朝中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十三、波棱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十三辙发音不同,韵脚各异。一般由唱词内容决定。如江阳、言前为宽辙,词多、字多,发音嘹亮,打远。乜斜、姑苏为窄辙,词少,字少,发音低回,委婉。一些名演员按自身条件选用不同的辙口演唱,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各有千秋。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把十三辙归纳为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另外有两道小辙儿——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均发儿化音。词汇活泼、俏皮,多用于丑角的数板和曲艺唱词中。
把十三辙归纳为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另外有两道小辙儿——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均发儿化音
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这就是十三道辙口,呵呵
京剧的皮黄声腔一般分为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句,为便于演员熟记在心、演唱时朗朗上口,行腔韵调讲究合辙押韵,也就是每句末尾的字归到辙口,因此就有了十三辙之说。
江阳辙如《借东风》中“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
中东辙如《洪洋洞》中“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衣期辙如《伍子胥》中“姜子牙无事隐钓溪”。
姑苏辙如《献地图》中“我张松卖地图不谈主顾”。
怀来辙如《苏武牧羊》中“叹苏武身困在沙漠苦海”。
灰堆辙如《逍遥津》中“父子们在宫中伤心落泪”。
人辰辙如《空城计》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言前辙如《文昭关》中“一轮明月照窗前”。
梭波辙如《三娘教子》中“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
发花辙如《捉放曹》中“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
也斜辙如《贵妃醉酒》中“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
遥条辙如《碰碑》中“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由求辙如《李陵碑》中“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
江阳、言前、发花、中东等辙为宽辙,应用广泛,发音嘹亮传的远。也斜、姑苏辙为窄辙,不多见,发音比较低回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