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汤显祖作。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共五十五出。剧情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这时,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牡丹亭剧情
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 是其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全剧共五十五场,以杜丽娘游园伤春、梦书生折柳伤情,竟至一病不起,死后魂魄不散,寻觅梦中情郎不止。三年后,真等到书生柳梦梅来掘棺复生,共结情缘。(原著:汤显祖)
牡丹亭蜚声文坛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名留千古,其中犹以《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最为成功,史载:一时"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984年10月30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牡丹亭》(T99),同时发行一枚小型张。画家戴敦邦以工笔加小写意手法,着力表现汤氏名剧《牡丹亭》意蕴,画面重彩浓艳,人物栩栩如生。正如剧中宾白,唱词多次指明的那样,《牡丹亭》事出江西赣南大余。剧中人物,景致都能在当时南安府府署花园找到他们的原型或影子。
那是明朝万历19年(公元1591年),汤显祖以《论辅臣科臣疏》上书神宗(朱翎钧),汤氏不仅公开揭露了严嵩和张居正前后两任宰相结党营私的卑劣行径,还直接向神宗皇帝提出了责难。神宗一怒之下,将他贬到雷州半岛徐闻县作典史。一年后,汤显祖循原路由徐闻过南安,经赣州返回临川故里。汤显祖曾在南安逗留数十天。期间,汤氏会见了当任南安府太守杜伸,游览了府署东园,采录了南安风情和民间传说,并留下了《秋发庚岭》的诗篇。据《南安府志》载,南安府衙,素有园林。宋代,园内建有面面亭、揖秀亭。绿荫亭、清虚亭等多处以"亭"命名的景观,历代府治官员中,有11人来自洛阳、曹州,先后多次移来牡丹,遍植园中。而大余民间盛传府署园内,芭蕉(又称蕉龙)成精,化着美男与府衙小姐相恋。太守知其女与蕉精相爱,逼女投井自尽,以石盖井,堆土成坟,并请张天师作法,用铁链锁住蕉龙。而太守之女魂未散,尸未烂,托梦给途经南安进京赴考的书生,并与书生海誓山盟,私订终身。后书生中魁返回南安,掘井寻美,小姐还魂,成亲团园。汤显祖回到临川的当年,即以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锐利的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以杜丽娘和柳梦梅曲折离奇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的戏曲《牡丹亭》,将南安太守园林,及太守小姐投井、托梦、还魂一一写入戏中。汤显祖无情揭露了封建礼教窒息青年男女,摧残青春爱情的罪恶,热情歌颂反抗封建传统,追求自由幸福,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汤氏大胆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让神圣的爱情使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无怪数百年来,绘炙人口,盛演不衰,成为流芳四海,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文因景生,景因文传,随着汤氏一出《牡丹亭》蜚声中外,大余牡丹亭也名扬四海。人们对府署园林更加钟爱,并按剧情屡加装点、修葺,使南安府后花园成为江西古代名胜园林,而"牡丹亭"为园内"十景之最"。历代文人墨客在牡丹亭留下感怀诗篇。遗憾的是,古老而美丽的牡丹亭连同整个南安园林均不幸毁于二十年代战祸兵灾。建国以来,中央领导、国际友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各界知名人士慕名前往大余神游牡丹亭。1963年1月5日戏剧家田汉亲临大余凭吊牡丹亭旧址,并深情挥笔写下了"浦添眉翠岭魂香,若土归来写丽娘;今日江山倍娇俊,斗争犹待好诗章。层楼丛柚对西华,曾是南安太守衙,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金沙"的诗句。著名作家、艺术家叶圣陶、巴金、冰心、艾青、藏克家、俞平伯、刘海粟、俞振飞、曹禺、贺绿汀、关山月、林敬之、沙孟海、陈大羽、张乐平、石凌鹤、孙道临、张瑞芳、程十发等数十人均先后为大余牡丹亭题诗、作画。许多还是异彩纷呈的手绘实际封。最近,大余县政府已决定重修牡丹亭,人们正期望修复后的牡丹亭重放异彩。
附注:牡丹亭已于1997年修复。
《牡丹亭》内容概述:南宋初年,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端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江西南安太守杜宝有个独生女儿名杜丽娘,聪明美丽。杜宝夫妇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并让她接受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特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教她读书。当老师在迂腐地讲解《诗经》首篇的时候,杜丽娘从中恰恰读到了男女之间的自然感情,产生寻春之念。
一天,杜丽娘实在无法忍受闺房的沉闷,在丫鬟春香的带领下,偷偷游玩了家中的后花园。在满园春色的包围之中,她感叹自己颜色如花,却不能早得佳偶。回来后,在昏昏沉沉睡梦中,她看见有一位貌美的青年书生手执半枝垂柳向她求爱,两人便在牡丹亭畔私会。梦后,她因极其思念那位书生,愁闷消瘦,一病不起,中秋佳节的时候竟忧郁而死。死前,她自画了一帧小像,要求母亲把她的尸体安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面,并嘱咐丫鬟春香把她的自画小像藏在后花园的太湖石下。不久,杜宝升为淮安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安葬其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此地,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拾到了那帧小像。当他正在思慕画中人时,杜丽娘的鬼魂来与他相会。他们俩晚聚朝离,幸福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来杜丽娘告诉柳生,自己不过是一个鬼魂,但仍可以还魂,希望柳生把她救活。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果然起死回生。这时,杜宝特派人请夫人回京城居住。杜夫人在路上巧遇复活的女儿杜丽娘,于是母女相认并一道回到了临安。柳生应试之后,忽然有人报金人包围了淮安。杜丽娘十分担心父亲的安危,特让柳生前往淮安探听父亲的消息。
当柳生赶到淮安时,淮安已经解围,杜宝也被升任做了宰相,正准备回京。杜宝见到来历不明的女婿,以为柳生是盗墓的骗子,便把柳生问罪下狱,押解回京。这时金榜贴出,柳生高中了状元,于是被放出。但是杜宝还是嫌女儿曾经违反了礼数,不肯与女儿相认。适时皇帝传出圣旨,命柳梦梅和杜丽娘完婚,杜宝方才不计前嫌,与女儿、女婿相认。于是,全家欢聚,共庆团圆。
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共五十五出。剧情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
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 是其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全剧共五十五场,以杜丽娘游园伤春、梦书生折柳伤情,竟至一病不起,死后魂魄不散,寻觅梦中情郎不止。三年后,真等到书生柳梦梅来掘棺复生,共结情缘。(原著:汤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