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犯过错误吗?

2024-12-17 05:19:31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原来,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个叫子羽的学生,这子羽小鼻小眼小脑袋长得非常难看不雅,孔子便不假思索的认定其貌不扬,不会有什么才气,难以形成气候,因此对他很冷漠。然而很有志气的子羽愤而离开孔子回家躬耕和自学,几年后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鲁国,慕名到孔子羽的情况后,作了深刻的反省,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以貌取人,不足为训!”

回答2:

孔子虽然有很多的思想是好的,但是他有的思想是错误的。
比如孔子宣扬的君权思想那些东西,或许对古代中国有用,但是对现代中国则有害。

儒家文化让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受到冲击,

儒家文化让中国人为面子而生存。

最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中国人活在关系网中,

西方人也讲关系,但是西方人讲关系至少还受到法律制度以及民主平等自由精神的约束。

而中国人讲关系的时候,就把道德、法律等等都抛到了脑后。

但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却没有办法不这麼做。

回答3:

人无完人,孔子应该也是犯过错误的,至少我这么认为,就历史而言,孔子被称为圣人般存在,典籍中为了神化他的形象,应该把他的错误全部删除掉了,后人也无从调查了

回答4:

圣人也犯的错误——以貌取人- -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他一生收了很多学生。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那么他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没看错呢?

孔子有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等。

受到有没有看错学生,孔子自己也承认犯过这方面的错误。有一个很会说话的学生和一个长得很丑的学生都曾经被孔子看错过。

那个很会说话的学生的名字叫宰予。他擅长言谈,因此孔子觉得他什么都好。有一天,宰予对孔子说:"父母去世了,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如果三年不学习,学习过的东西也是会被忘记的。"

孔子听了很生气地说:"宰予啊,你真是太不孝顺了。你生下来三岁的时候还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难道守孝三年就太长了吗?"于是,孔子发现他自己看错了宰予。

长相很丑的那个学生的名字叫澹台灭明。孔子原来认为他不行,学习很差。而且还认为澹台灭明的品德很差。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澹台灭明到南方去讲学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因此,孔子感叹地说:

"我只凭说话判断人,在宰予身上我发现自己错了;以貌取人(仅凭相貌评价人),在澹台灭明身上我又错了。"

注意:我们在阅读该文章时,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要一概吸收。(摘录者注)

[点评]

1. 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要对此人深入细致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

2. 圣人可贵之处在于事后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摘录者点评)

(资料来源:中国语文教师协会编:《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之成语故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

孔子六十而色

世上没有圣人,世人称孔子为圣人,其实错了。

孔子是一位极普通的人。人的一切弱点,孔子皆有。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正义璆音虬。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索隐上“见”如字。下“见”音贤遍反,去声。言我不为相见之礼现而答之。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集解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曰:“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戈,不应诸侯之际。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南子最为宠幸。

卫灵公奢而汰,南子美而淫,孔子是清楚的。但孔子不仅想在卫国做官,而且去见灵公夫人,犯了两个错误。

子路不悦,谓孔子淫乱也。孔子解之曰,我所为鄙陋者,天杀我,天杀我。

正是孔子的对子路的发誓,说明孔子心中有鬼。

如果孔子对子路说,雷击杀我,或火烧死我,或水溺死我,墙屋倒塌压死我,这是起的真誓。

天何曾杀人,所以孔子起的是虚誓。既不能说服子路,也不能令世人信服。

既起的是虚誓,说明孔子行为不正。

孔子已近六十,隔帷拜见夫人,北面稽首,耳听帷中环佩玉声璆然,已是心荡神移,不知所措。

这不是邪念是什么,这不是淫心又是什么。所以子路不悦。

当然,还有一人旧事重提,那就是东汉哲人王充。以上便出自他的《论衡》(问孔)。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要将一个普通的人奉为圣人呢?

圣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说,世上没人圣人。世上也不需要圣人。

凡人都有弱点。

回答5:

政治上的那一套君臣之纲,轻视农民生产,改良思想。

回答6:

多着呢。
孔子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就是错的么?
错误与正确也是具有时代性的,而非绝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