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常发生在4~7月份,3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可在一个家庭中散在发病,也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校集体发生流行。
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
由于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在3~4天后,疱疹可自行消退,也不脱屑而痊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措施:
①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等。
②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③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饭后漱口。
④局部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⑤当小儿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2周可以自愈。
如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小儿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
手足口病是5-8月流行于5岁以下的宝宝的流行病,得病之后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注意宝宝卫生健康和环境卫生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一般去医院看看输液都没事了
亲,一般的手足口病应该是手上和嘴巴里都会有白颜色的泡泡的,照说你女儿那么小应该是不会有的,多给宝宝喝水,你再观察下要是发烧就马上去医院。
主穴为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肺俞、委中。
病症加减 如发热、咳嗽,配大椎、少商。
2、食欲不振,呕吐或腹泻,配中脘,天枢。
艾灸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各穴位灸5—10分钟,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