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运行体系,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
2.范围:机构各科室。
3.内容:
3.1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的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负领导责任。
3.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本单位医疗器械的管理。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凡涉及医疗器械的科室,要建立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的职责。
3.3医疗机构应根椐本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设置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或者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相关日常管理工作。
3.4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者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部门,都应明确职责,形成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3.5医疗机构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以保证医疗器械质量为前提,从具有合法资质的单位采购医疗器械。
3.6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制度、验收登记制度。
3.7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贮存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医疗器械,应配备有相应的设备设施。
3.8医疗机构在进货验收、贮存等环节中对疑为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予以确认与处理,已经确认不合格的医疗器械,不得擅自使用,应按管理程序上报,并记录相关内容,按有关规定上报当地相关行政部门。
3.9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建立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指定专人管理,明确使用范围和管理人员的责任。严禁用于非医学和非科研需要的诊断和检查。
3.10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前,应当认真检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对直接接触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出现破损或者超过有效期等情形的,应当停止使用,按规定处理。
3.11医疗机构应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销毁制度。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必须按规定销毁,零部件不应再具有使用功能,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医疗机构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3.12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保存详细的使用记录。
3.13医疗机构应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建立档案,并制定维修、保养制度,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执行。
3.14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3.15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研制医疗器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使用。医疗机构研制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应当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医疗机构研制的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3.16对医疗器械管理、使用、维修工作中出现的事故,应及时处理,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3.17对由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人身伤残、死亡或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应及时上报行政管理部门。
3.18凡违反相关规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损失者,应追究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嗯,。每个医院都不一样,楼主可以自己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