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与构造柱的区别如下:
1、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
2、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3、构造柱与结构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KZZ和KZL。
4、构造柱与结构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简单一点就是:框支柱是框架梁上的柱,用于转换层。
构造柱设置规范如下: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框架结构中加强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柱,称之为构造柱.
构造柱是在砖混结构中与圈梁一起形成一个"小框架".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增强其抗针震能力.在地震设防区是绝对不可少的,否则将严重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后果严重.相比较.框架结构中的所谓"构造柱"的作用要比砖换结构中的构造柱相对小的多.
最大的区别就是框架柱是承受荷载的,构造柱不承重只是给墙体起构造稳固作用(但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也起承重作用的),还有框架柱与结构是一起整浇的,构造柱是等墙体砌筑好二次浇捣的。
(1)大小不同:结构柱一般要稍微大一点,承担梁及板传过来的荷载。构造柱相对而言小一些。
(2)结构柱都有自己的基础,一般为独立基础,也有柱下条形基础或箱型基础。构造柱没有基础,一般生根在基础圈梁上。
(3)二者用处不同:结构柱是独立承担荷载。构造柱应用在砌体结构中,可以看成是墙体的一部分,与圈梁共同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不作为传力构件使用。
扩展资料:
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构造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框架柱
区别在于:结构柱是独立承担荷载的,一般要稍微大一点,承担梁及板传过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基础上,一般为框架柱或者为排架柱,上部承但着纵梁,钢筋一般也比较大,竖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都是经过计算确定。
结构柱都有自己的基础,一般为独立基础,也有柱下条形基础或箱型基础。
构造柱应用在砌体结构中,可以看成是墙体的一部分,与圈梁共同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不作为传力构件使用,作用主要是保证墙体的稳定。
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构造柱一般按规范或标准图集设置。
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此外,房屋的层数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不一致。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240mm×180mm,竖向钢筋多用4 12 φ ,箍筋间距不大于 250 mm, 随烈度和层数的增加建筑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钢筋等级。
结构柱是在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构造柱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构造柱一般按规范或标准图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