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此古诗词鉴赏、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答案!急!!!

2024-12-20 10:28: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全诗用“an”韵。

入诗之词,描情状物。

此诗的颈联以传神笔墨来状物而为世人所称赞,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究其因在于它达到了雅淡与浓丽、洒脱与缠绵、雄浑与柔婉、概括与细摹、写实与夸张兼备相谐的艺术境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极写大漠、长河的平坦空阔,从而描绘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其精工神奇之处就在于“大”“长”“直”“圆”四字。

“大”“长”二字,力重万钧、雄浑硕博,是大笔点染,把“漠”与“河”这两个大自然形象概括得那么真实、自然、确切、鲜明;且简洁而又巧妙地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因为漠之大,才见河之长;正由于河之长,方显漠之大,“大”“长”二字,平凡中见奇伟,如铁柱掷地铿然作声。

“直”“圆”二字,为是概括性的细描,夸张而兼写实。正因为沙漠广阔无垠,所以视线所及的烽烟使人觉得笔直。但是诗人实际上不是为写烽烟而写烽烟,而是通过“烟直”,以衬托说明“漠”之“大”;通过“日圆”,以衬托说明“河”之“长”,且有更进一步的作用,“长河”若无“日圆”,其作用仅仅是“大漠”的陪衬而已,就不可能与大漠共同构成一幅广袤旷阔而又雄奇壮丽的塞外图。 “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正如《红楼梦》中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一切景语皆情语”,就在此二句刻画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中,也饱含了诗人浓浓的孤独怅惋之情。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几近不惑之年的他,正欲施展才华,为国建功立业,却不想遭此变故,孤独怅惋之情溢于言表。

此联中有两组大与小的对比衬托令此情得以彰显。

漫无边际的沙漠是何其的广大,环顾四周,所见当有三五处可写之景,但是在作者眼中只有一缕白烟,何故?奔腾不止的黄河注入天际,是何其的长远,目之所及,所见天地间,亦当有三五处可写之景,但是在作者眼中只有一粒红日,亦何故?这都是孤独之情使然。另外,看作者所选之物,一个是烟,此物飘浮不定,终将散尽;一个是日,可也是夕阳渐渐西沉。何故?这都是怅惋之情使然。“大漠”之中是“孤烟”,“长河”尽头是“落日”。“孤”“落”二字当逗引出青泪无数。

再联系诗中的另外几组大与小的对比,会让我们对诗人心境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体味。

颔联中“征蓬”与“汉塞”、“归雁”与“胡天”,一大一小,对比强烈。边塞何其广袤,苍天何其寥廓,然而诗人觉得自己好像一芥“征蓬”随风而去,又恰似一中“归雁”进入胡天。此联用“征蓬” “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漂浮不定。可以想见,诗人心中是何其的孤独怅惋。

首联中亦有大与小的对比,“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单车”是使者的代词,“属国”是外交官的代词。由此可见,一人慰众将、行远路,心中何其孤独怅惋。

尾联中用想象与现实的大与小进行了对比。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出京时孤孤单单,入塞后冷冷清清。令人不禁复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作诗之道,唯以情与景兼而有之,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为最难能最堪许。王维此诗当为典范。

回答2:

要求不多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回答3:

好好学习~~~~认真听讲都会做~~

回答4:

要自己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