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中的附件和附注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区别:
1、含义:
附件指的是行政公文中包括的实体文件。
附注指的是行政公文中为了解释说明而标注的解释性文字。
2、作用
行政公文的附件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功能和效果
附注只是说明解释性文字,并没有功能效果。
3、格式
附件属于文件正文的补充说明性质的材料,而且有一定的隐蔽性
附注属于公开类内容,一般标注在文件表面。
扩展资料:
行政公文,作为表述国家意志、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传递重要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文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续和补充。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
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
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
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
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同时具有以下三种特点:
一、有法定作者制发。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
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法定权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影响。 现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直接发挥实际效力具有依据和凭证功能。
三、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收文和发文均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各环节皆有顺序性和规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公文
它们均是公文主体部分的格式项目,但各自的含义和用途不同。
一、含义不同
1、“附件”则是指公文主件所应附的公文附件,即实质上的附件。
2、“附注”则一般是指对公文的阅读传达范围,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的文字,例如“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可见报”等,它通常标识于成文日期的左下方。
二、用途不同
1、公文的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公文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顺便提及的是,附件应当置于正文之后,版(文)尾之前,并与主件一起装订。实践中不少机关把公文的版记(文尾)置于公文主件之后,附件之前,形成主附分离,这是不正确的。
2、附注是在公文结尾添加的一些说明性的东西,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不用另行文件。附注放在成文日期之后,一般加括号,如请示中,(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此件发至**级)等等。
此外,按照新《办法》规定,对于“请示”行文,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这属于一种特殊的规定要求。附注不是对公文的内容作出解释和注释,对公文的注释或解释一般在公文正文中采取句内括号或句外括号的方法加以解决,为此,使用附注时要加以注意。
三、作用不同
1、附件: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
2、附注:
(1)党的机关在附注处注明公文的传达范围。
(2)政府信息公开的公文在附注处注明公文的公开属性。
(3)请示性公文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同意一楼,附件是公文主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附注是对公文的说明和解释。
附件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空两格标“附件”+冒号+附件名称(如果附件有多个,在附件名称前加阿拉伯数字序号)
附注放在成文日期之后,一般加括号,如请示中,(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此件发至**级)等等
附件是公文主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附注是对公文的说明和解释,位置不同。
看一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