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以太脑体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其阶级根源是在阶级社会中,唯心主义因为符合没落、反动阶级、集团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而长期存在。其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在认识过程本身存在着陷入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经验因素,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则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总之,主观性、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根源。列宁指出,哲学唯心主义不是“胡说”,而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源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源是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老师这么教的,最简洁,准确,形象,专业了
唯心主义者的观点:意识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
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即
物质依赖意识
而存在,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基本观点概括为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