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冈村宁次双手捧接投降书,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然后盖章。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8月5日200架战机从大琉球岛及硫磺岛基地出发,对东京及其机场与九州进行轰炸。炸弹与原子弹齐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创。8月8日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发表在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应该是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正式举行的投降仪式。
请看有关报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此时,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在冈村宁次的带领下,中午12时整均集合在广场前,按平时遥拜式队形聆听天皇“玉音”广播。从司令官到士兵,每一个人都如木桩似地站在空阔的广场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表情似乎很平静,但天皇的每一句话,都使他们震惊、绝望,直到广播结束,一个个还目光呆滞地站在烈日下。就在天皇发布投降诏书的当天,冈村宁次收到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电令:要求侵华日军放下武器,接受投降。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受命飞往湖南芷江洽降。
今井武夫到达芷江后,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谋长萧毅肃及美军有关人员经过两天的紧张会谈,基本完成了洽降的准备。
8月27日,中国陆军副参谋长冷欣一行,首先由芷江飞往南京,进行受降和接收的准备工作。9月5日,新六军坐美国运输机飞往南京。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典礼。
上午8时52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步入会场,在受降席就座。8时57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率领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脱帽由正门走进会场。
冈村解下所带佩刀,交由小林参谋长双手捧呈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此时正是上午9时。这一时刻,是日本人认为最吉利的“三九良辰”。然后,冈村呈交日本大本营授予代表签降的全权证书及有关文件,何应钦阅后,即把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冈村用毛笔签名盖章,然后送呈何应钦签字盖章,历时15分钟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至此全部结束。
1945年9月9日上午,和平的阳光洒遍了曾经惨遭日军屠城的六朝古都南京。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举行。
湘西南重镇芷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有一座飞机场。这座机场是当时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它为反抗法西斯侵略,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蒋介石临时动议,将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同时,他感到,位于湖南西南部有“西楚咽喉”之称的芷江,对捍卫大西南后方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于是即以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的名义电令湖南省府扩建芷江机场。当年12月,航空委员会征调芷江、麻阳、会同、黔阳、溆浦、沅陵、辰溪、凤凰等十一个县的民工1.9万余人修建机场。1938年10月机场竣工投入使用后,国民党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二厂相继迁来芷江。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先后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战斗机队、运输机队,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第五大队(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一大队等空军部队进驻芷江机场。尤其是1944年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一大批先进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聚集芷江机场,最多时有三、四百架飞机集中在这里,仅美军空地勤人员就多达6000多人。
芷江机场作为二战时期国民党重庆政府的前线机场,盟军的战略空军基地,驻场空军除经常与侵华日军进行空战外,还担负着掩护从昆明机场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实施对华北、华中日军驻地的战略轰炸,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线,封锁长沙、湘江和京广铁路运输,阻止日军进攻大西南等重要军事任务。芷江机场在八年抗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当时芷江机场是军事保密的重点,凡涉及这一机场空军作战及战果的报道,都是以“红岩机场”、“湘西某机场”、“湘西盆地机场”等代号称呼,因此,芷江机场也蒙上了一层颇为神秘的面纱。
芷江机场从开始修建起,日本人就已预感到它潜在的严重威胁。日本特务机关在1938年就派遣特务潜入芷江收集有关机场等方面的军事情报,并企图破坏机场的修建,其活动被中国军方发现,抓捕的特务被驻芷江的宪兵司令部处死。日军阴谋破坏计划未能得逞,遂于芷江机场竣工一个月后,派出轰炸机18架前来偷袭,遭到驻场苏联志愿空军的沉重打击。之后几年,日机多次对芷江机场及县城实施轮番轰炸。据县府1946年的统计,自1938年11月至1945年12月,日机共对芷江实施了38次轰炸,出动飞机513架次,投弹4731枚(其中投向机场的有3109枚),炸毁县城房屋3756栋,838名中国人被日机炸死。
芷江人民没有被日寇的轰炸吓倒,每当机场遭受日机袭击受损,成百上千的城乡民众,都会带上锄头畚箕,自动前来填修弹坑,抢修跑道;每遭受一次大轰炸,即在一天左右就将其修复,机场的作战飞机又可以照常起飞降落。更有大批匠人,为机场赶制了许多木制飞机模型,排放在机场中央,用帆布盖着,借以迷惑日军,以此达到保全和掩护我军飞机的目的。
1944年4月以后,随着豫湘桂战役的推移,郑州、洛阳、长沙、衡阳、桂林、柳州等处中国机场的陷落,芷江机场成了中美战略空军惟一的前线基地,成了捍卫大西南后方的坚强屏障和迎接全国大反攻的前哨阵地。日军大本营也深知,不扫平芷江基地,打开大西南的通道只能是梦想。
1945年4月,中日双方一场围绕芷江机场的争夺战———湘西会战打响。日军出动主力部队第二十军团共8万兵力,分三路向芷江形成合围之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亦决定倾全力死保芷江空军基地,务将日军聚歼于雪峰山东麓地区。
湘西会战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亲自挂帅并担任总指挥,参战陆军8个军23个师,约12万人。4月9日正式开战,日军从安化、益阳、宁乡、双峰、邵阳、东安、新宁、武冈1300余里的扇形地段向湘西发起全面攻势。战斗进行了近两个月,在中国地面部队顽强抵抗、英勇奋战和中美空军的猛烈打击下,1945年6月7日,日军被迫撤回原阵地。此役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28320人,生俘213人。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它以中方取胜告终,此役也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1945年8月15日,在芷江机场严阵以待的中美空军大机群,正静待出击的命令。忽然从基地指挥部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接着而来的喜讯就是: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地点就选在湖南芷江。“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曾经是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他们出动无数兵力和飞机都无法征服的这片土地,最终成为他们缴械投降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