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从唐就开始有比较明确的影响,比如扇子,其实就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但是在清朝以前都是中华文化占主导地位,外国文化仅仅是起被吸收的一个地位,近代史开始随着中国政治军事上的失败很多中国进步人士开始注意外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吸收并发展中华文化,这个时代应该说还是中华文化占主导。而现在中华文化并不占优势,首先是我国文化的竞争力不够,一是政府投入不够;二是文化行业的领头公司(尤其是企鹅)缺乏创新精神,一味的照抄,骗骗钱也就罢了,如何同外国文化进行竞争?日本光荣做的三国志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甚至有美国人说过,日本三国时代出现了好多英雄啊。二是很多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大肆宣传外国文化。比如圣诞节、请人家。不就是商家宣传推动的么?再说韩风,不也是服装买家宣传的么?
就这么多吧,想想就很气愤
想想看 近期历史上 中国闭关锁国 后外国对中国影响的结果
我想影响了整个民族未来
失去还是得到?
当今身处于物质社会中的我们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几近奢华的消费,加之西方文化元素的不断“侵入”,使我们的生活愈加地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并且我们生活于一座沿海城市——上海,优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它广博地吸纳诸多民族与文化的内涵与精华,使其中的人们多了一份西方的开放、浪漫,于是他们便成为了“重耶稣、轻孔子”的“”(此处敝人所写的“半洋人”是指那些仅接受了最为表层的西方文化教育但却自认为自己很洋派,要时不时秀一下自己英语的存在病态心理的人群)。
但你是否有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仔细分析过:在这大喊着“与世界接轨”口号的激烈竞争社会中,拨开那层浮华与名利的涟漪,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抛开那职场中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的伪装衣,我们所能得到的又是什么?
如今的我们在接受、接纳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同时,究竟是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望诸位“评客”能给予敝人指点!
提示:如今的人们都十分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但却并不真正了解祖国的七夕节、重阳节、清明节的习俗与由来,只是盲目地给耶稣过生日……(敝人认为这是一个社会的弊端而导致的国人麻木、盲从的病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