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详情介绍)
蟋蟀又叫蛐蛐儿,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饲养历史,斗蛐蛐在我国古代更是十分盛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被开发出来,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都蛐蛐儿,这也促进了蛐蛐儿的养殖,毕竟这是一种脆弱的昆虫,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帮助蟋蟀,度过越来越冷的秋季。
一、蟋蟀早秋饲养重点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每年的大伏天里,即立秋前的一二个月左右,就要将央企用清水或茶水进行一次清洗,洗去宿垢之后,放在烈日下暴晒,晒到盆底发白,然后将盆放于通风阴凉之处,不可沾染丝毫潮气,持养虫季节到来时应用。
早秋用盆,以老旧除贫为佳,年代越长越好。因为,这种盆,一则经过人们长期的磨擦把玩,内外非常光滑,没有粗疵,不会伤损虫体;二则由于年代久远,盆体所含火毒之气已经消失,蟋蟀养息其中,就如同人们置身于百年老屋之中一样,阴凉畅快,利于静养。养虫用盆,大盆优于小盆,因大盆空间大,活动余地相对也比较大。养虫所用的虫盆款式多种多样,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和玩赏的要求,而对养虫的好坏并无任何影响,倒是在实用性的选择上有一番讲究。虫盆款式虽多,但不外乎天地落差式和天落盖式两种,在这两种造型的盆中,以天地落盖式为佳,这种类型的盆,包括直筒盆、和尚盆、井盐等,一切上下没有孔眼的虫盆。这种盆密封住好,蟋蟀养在其中,外面的声音传不到里面,而里面蟋蟀的鸣声也不大容易传到外面,这符合蟋蟀静养的要求。如使用天落差贫,其盆盖中央有一小孔,容易传声,虽说安有铜拎扣,但总有一丝光亮透入,容易诱使蟋蟀爬盆、跳盆。有的蟋蟀(而且常常是一些上品好种),会跳上去倒挂在这孔眼处,开盆时拎扣多少总会有些转动,容易碰伤虫体,而且伤处往往是不大容易被察觉的肚皮上,养虫者不知,上场一斗就吃败仗。
平时人们养虫,总在浴虫之后连盆也一起洗,以为可以清洁虫盆,使虫觉得阴凉舒服。其实,这样盆是冲凉洗净了,但因盆壁潮湿,使虫容易生病;往往养了没有多少日子,蟋蟀就开始烂爪花,即使不烂爪花,也大多没有脚劲,而养者又不知其原因何在。有的喜欢轮流使用两只盆,一只盆用着,另一只盆洗后晒干待用,这样做也多少有些不理想。最简单的方法是,只要准备一块干净布就可以了,用布擦去贫内脏物即可。这是否会使虫因天热、盆又很干燥而受损呢?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心。须知蟋蟀虽为天地微物,但其对于最佳栖身环境的选择,绝不比人类逊色,一旦天气太热,它会爬到水盂之中,借水消暑,根本不需要在盆上洒水,只要平日不忘向水盂中添加净水就可以了。另外,盆中要始终放一铃房,既便于虫结铃,又利于蟋蟀自选栖身之地。
平日对虫盆的置放也需留心,不可太靠近高温处,也不宜放置在阳光直线照射的地方。在早秋时节,虫盆也不可放在木板之上,这也许同古人对阴阳五行中“木生火?一说有关吧,如果要在木板上放虫盆,也要在板上先垫一块塑料膜或玻璃。按以往的老办法是,将蟋蟀盆一半埋在土内,上面架一个凉栅,这样既凉快又安静。但这一点现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因此也可求其次,将由盆放置在水泥地、砖地、泥地上。放盆的房间,以通风性好、不易受油烟等气体影响的为好。盆与盆之间不能昼放,平放时各盆之间要留一些空隙,对于特优佳虫,最好另室放养。
蟋蟀(详情介绍)
二、蟋蟀中秋饲养重点
1.用盆
中秋养虫用盆,在早期、中期,可继续从早秋所用的高大藏金;到了后期,气候日寒一日,冷的日子随地区的不同而略有早晚,养虫者可以灵活掌握,在适当时候换从新企。新盆必须经过煮制,不能有火责之气,并应同早秋一样,注意坛虫盆的清洁。
2.食物
中秋时蟋蟀的食物,基本上和早秋一样。可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拌喂一些煮透了的滋补类食物,如白茯苓肉、核桃肉、白扁豆、熟的河虾海虾肉、餐肉。但需注意的是,这些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同时还要控制其比例,不能赔得过多。另外,每,隔四五天,还可聘一二只红头或金头苍蝇的头,或者米粒大小的地必虫肉。
3.饮水
中秋天气渐冷,虫的饮水不可再用荷叶露,因此类饮水大多性寒。这时可改用自制的中秋饮料给予饮用。这种饮料的配制方法比较简便,可用生晒太参一味泪水,也可在早秋稍后,用乳制裁警、牛膝、白术、人参、甘草备等份,用净水泡制15天左右,到了中秋即可使用。
4.洗浴
在早秋有洗浴习惯的虫,到了中秋,洗浴可不必像早秋那样频繁,应随着天气渐冷而延长洗浴周期,可从早秋时的每天一浴、隔天一浴至此时的4~6天一浴,也可酌情不洗。
5.下雌
中秋下雌,是蟋蟀饲养的重要一环。但配雌一定要谨慎,以雌有情的合和为要,也不能使雄虫窝雌,以保持其旺盛的斗性。这时下雌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夜里下,到展提去,在每天的中午12时左右,再贴7次午铃。如此,既能保持其斗性,又不使之因无三尾而自泄虫铃或发生其他意外。
6.试口
时值中秋,蟋蟀已大多老足,此时应适当进行试口,以检验蟋蟀的斗夹品级,观察其进攻防守的能力和速度,从而调整个后的出斗计划。实际上这也是整个养虫阶段的最后一次决定性筛选。
试口应像正式格斗一样认真对待,试口前用食、饮水以及下三雌等,都要象正式出斗前一样妥善予以调理。试口用的勾头,宜选用那些体形吃小或略有短处缺点而又善斗的蟋蟀,否则试不出真实情况。试口将两虫放于斗格中进行,斗格下面铺软草纸。通过试斗,发现那些落夹快疾、力大口猛斗相超群的斗蟋着意珍养。
但在试口时,偶尔也会发生意外情况,即那些勾头反将自己所器重的蟋蟀斗殴。对于这种勾头,应重新全面仔细地进行观察,找出两虫胜败的真正原因。如果自己所器重的将虫的确很好,试口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好,倒是由于勾头有养者所未看到的独特优点,就是说它是凭“硬件”取胜的,这往往有可能使其成为今后格斗中养虫者的压底之虫,应加倍爱护。而对试口中败北的将虫,也就只能忍痛割爱弃之了。
7.归类
在中秋阶段,养虫者应对所养的斗蛋,进行认真仔细的归类:即属一级品的归一级品,属二类品的归二类品;毛钳和开过口的熟错分开;早秋央和晚熟虫分放。这样归类分养,就能做到井井有条,不会产生混乱和失误的现象了。蟋蟀饲养,大凡至中秋时节,犹如一个分水岭:体弱身差底子薄的虫,不论其身相如何,都呈老衰之态,基本上是过不了这一关的,这也是历年每到中秋,特别是中秋晚期,蟋蟀顿时少的原因。而那些先天素质好、入盆后又调养得当、后天也佳的蟋蟀此时却大显其龙委虎威,能顺顺当当度过中秋,而深秋勇猛征战。
蟋蟀(详情介绍)
三、蟋蟀晚秋饲养重点
1.用盆
晚秋时节,天气已冷,这时用盆须用近年所产的新盆,盆位径比前期可略小一些。此时又因蟋蟀本身偏老等因素,大已不如早期那样频繁活动。为了促使其增加活动量,可将盆底擦拭得光滑如镜,使之因站立不稳而经常走动。同时,可以用加温方法,使虫盆内的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
2.食物
晚秋时蟋蟀的食物,应力求精细和营养充足,一般可用清蒸鲫鱼肉、鳗鱼肉,以及芝麻蒸熟之后捣成泥状。搅拌在粥饭喂之。渐至后期,蟋蟀食量比早期明显减少,并有拒食现象。这时,除继续采取上述的加温、擦拭盆底等办法外,应适当改其食物品种,可以纯荤食物喂之,也可喂竹虫之类的小活昆虫。
3.饮水
对晚秋虫的饮水,应注意予以合理补养。可用中药红参、首乌、牛膝、旱莲草、甘草各等分,泡水饮虫。
4.洗浴
时至深秋,天气寒冷,所养之虫。一般可不再洗浴。如果必须洗浴时则一定要掌握水温。
5.下雌
到了深秋晚秋,原先所用的三尾多已大腹便便不堪配用。此时如果所替三尾较多,可另换元雌三尾;三尾少的,可将大腹三尾关养在一个放有水县泥土的大容器内,不使其听到雄虫鸣声,如此十数天之后,待腹中虫子产净,又可使用如常。在此期间,蟋蟀仍然不可缺少三尾,可以甩其他三尾替代用之。这时,应经常让雄虫与三尾过蛋交配,以保持其体内的畅通,三尾也不必再像早期那样频繁提落,放养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6.三尾养法
“未养蟋蟀先养雌”,这是秋央饲养配雌的一个总要求。三尾须在早秋捕捉,这样刚脱壳的元雌才多,在土中尚未交配,以后一旦需要则可快速贴铃。在数量上,如果条件许可,可多多益善,须知每只蟋蟀至少要为其准备四五只三尾,以供其轮流使用。选雌不重于色而重其身形。一般理想的虫形有:乌头、弓背、细斗丝的驼背三尾;小头。大肚,长身的白肉三尾;小头、圆肚、短身的梅花三尾;小头、长身、长飞翅的飞翅三尾。其中,最佳的是梅花三尾、飞翅三尾。此外,有一种红头、黄脑盖、粗斗丝、长腿足、形状凶恶的老虎三尾。此类三尾应坚决不要,因其常伤损雄虫。三雌一般要准备两批:一批是那些少足少腿残缺不全的三尾,以供当时使用;另一批则是生相完好的三尾,要另处流养,又可使其听到雄虫的鸣声,以待深秋斗前使用。三角的饮食要多样化,除和雄虫一样的主食外,还要时常喂一些水果,同时应经常洗浴。常看到有的养虫鱼。对三尾的饮、食、浴等完全忽视,平时不大浴虫”喂食也是好几天才放一次,不管其脏不胜、馊不馊,以致三尾六爪花如踩泥球非常只脏。这对雄虫是有害的。必须改变这种做法,实际上对三尾的饲养,应该比雄虫更加细致小心。
另外,有一种说法,说是给雄虫过蛋用的三尾,应剪短其两须,以免雄虫误认为是同性而相互斗咬;它的大腿筋也要抽去,使其无力弹腿,也就不至于踢伤雄虫了。其实,这样做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三尾被剪须抽筋之后,即便结铃正常,也会影响其生存能力。而且试想,一只雄央如果连三尾的踢腿都承受不了,那么它将如何在格斗中迎战腿力比三尾强出许多的同性斗蛩呢?因此,上述说法和做法,纯属多此一举。
养蟋蟀是一个细致的过程,要有充足的经验才能使蟋蟀健康,很多人在饲养的初期会养死很多的蟋蟀,这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有慢慢的积累经验,才能真正的养好蟋蟀。
入冬以后,随着虫龄渐老,虫的食量一般都会下降,尤其早期坐笼体重的虫。更是如此。因此在喂食上要特别注意。这段时间要增加饲料中绿叶菜如油菜的成份,把菜叶用热水洗净后直接喂食、饭食为小米、红豆粥。要煮烂,且要比秋天稀一点,也可用油菜时代替食饭板,把粥放在上面喂食,条件好的。可以在饲料里滴入少量人参蜂王浆和芦荟汁则更好。南方常以茭白煮粟肉,效果亦佳,但都不能代替青菜的作用。
入冬以后,有的虫衰老断食常常喂小河虾肉,谓之开荤,但用量一定要极少,且虫一旦吃食应立即停喂,如吃荤食过多,虫虽有一时之勇,但会很快衰老,缩短寿命,因而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入冬养虫,环境条件尤为重要。要想让虫长寿常胜,必须让虫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一是盆,入冬后,应改用三年之内新盆,盆底要光滑,促使虫的六足不断活动,而且温度相对较高。盆座从版下移到桌上或柜上,这样空气温度会高一点。二是室温最好保持在20至25℃,如果没有暖气或暖气供应达不到上述条件附,可用一大纸(木)箱四周垫上棍花,中间可放小热水袋,把盆放入其中,上面用棉被盖好。但热水与盆之间一定要用棉花隔开,且不可让盆与热水袋直接接触,以防虫受热:同时不可把盆放在暖气上或火炉这上去烤,这只会加速虫的死亡。在天气转冷之始,就要注意不使虫受冷,如虫较长时间(如2—3天)生活在10℃以下,或在5℃以下几个小时的环境里以后即使再施到合适的温度之下,也很难再恢复虫的体质从而会大大缩短虫的寿命。
另外,蟋蟀成虫之后虽喜爱干燥环境,但毕竟是在土中生长之物,过于干噪的空气对它生长十分不利。入冬之后,尤其室内取暖,空气对干时,要经常用湿布擦盆,并每天在水盆中加满清水,使盆内空气保持一定湿度,这样可延长虫的寿命。
同时,要经常擦盆,保持盆的清洁,以免因盆过脏造成烂爪,烂扑的蟋蟀活动不便,会使虫完全丧失战斗力,而且也会影响虫的寿命。入冬之后,虫已进入老年,应养活配雌次数,一般不出现呼雌的要求可不再放三尾,即使呼雌时,过铃后亦应立即将三尾取出分盆饲养。此时过铃过多,则加速虫的衰老,不仅不能增强斗性,反而会缩短虫的寿命,况且,入冬后三尾所剩无几,往往需要动用虎头三尾,共养一处,还会不慎把雄虫吃掉,就更得不偿失了。蟋蟀虽然有百日虫之称,但养好了,活到二百天以上的也大有虫在。当然,要想把虫养得长寿,还必须选冷色虫,如是热虫,养功能再高也难于回天。入冬以后,人工孵化的冬虫上市,虽然只做为鸣虫来养,没有斗性,但按上法喂养.也可逐年益寿,延长玩赏时间。
在日常的管理中,蟋蟀适合生活在25摄氏度、地表温度保持在75-80%的环境中。如果气候过早的进入干旱,家长应该在早、晚适当喷些水保持合适的环境湿度。如果是长期的阴雨天,则要增加遮盖物,及时的给巢穴排水,为蟋蟀提供一个合适的栖息场所。
蟋蟀的正常成长还需要足够的光照,每日适当的光照是需要的。如果在蟋蟀发育期可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还应该适当的为蟋蟀应加入灯光补充。让它能够健康的生活。
饲养蟋蟀有很多东西可以喂的,像绿豆,米饭,还有胡萝卜之类的,蟋蟀都会很喜欢吃,但是如果是用来斗蟋蟀用的,那就要研究一下补品。像一些小昆虫之类的:山蚂蚁,灵芝粉之类的都可以给蟋蟀吃。
想养好就必须用专业的虫罐啦,现在的虫罐蛮多的,也不贵,10块左右就有啦,透气性是必须的,虫罐也不能用刚出窑的新罐,火气大,要用老罐。刚抓的罐底最好搪点儿泥。
蟋蟀饲养是细中又细的环节,同样的饲料不同样的养虫环境,结果也会不同,我曾经有身边的老法师,因为一些细节和养虫环境的不注意,整档虫走档的范例,如果不能客观的自己找到操作不当的原因,一味从喂养,饲料上找原因,是不严谨的.这里我介绍自己早,中秋的饲料基本组成,仅供朋友们参考.这饲料的基本配置我个人有6年实战结果的左证,合适征战到11月初的养虫方法.整体虫的收身和发展,是适合从9月中旬,出斗到11月初的自然规律的.虫会根据自己的出斗期和底板,于不同的时间段收身出斗,能保证9月中旬至11月初,各时间段有虫出斗.
绿豆(或者绿豆粉),黄豆粉,小米(去壳).燕麦,荞麦,玉米粉.
绿豆10%,小米30%,燕麦,荞麦6%,玉米粉,黄豆粉10%和开水搅拌蒸熟.
320.27
胡萝卜,茭白,毛豆,紫菱,黄瓜,河虾,鸽蛋,苹果,犁.
胡萝卜8%,茭白8%,毛豆,紫菱各约5%,黄瓜,河虾少许,鸽蛋2只.苹果,犁少许.
先将大米10%,小米,绿豆,燕麦,荞麦煮成干粥,各种原料煮熟后,能去皮的全部去皮,现在农药泛滥,特别要谨慎.苹果,黄瓜,犁去皮生用.
各种原料准备搅拌,搅拌时,先将合成粥倒下搅拌,依次倒进胡萝卜,茭白,毛豆,菱米,河虾,鸽子等,如果搅拌时感觉干,可以少量加凉开水稀释,如果感觉稀,可以最后放蒸熟黄豆,玉米粉.
根据干,稀适度掌握好,均匀搅拌,力求稀密度无颗粒.最后加苹果,犁,黄瓜,起清香.
搅拌完整后,分罐装(根据虫的数量基本一罐足够喂全部的虫为度).保鲜膜密封冷冻保存,以便随时使用.冷冻后每天取之使用时,去保鲜膜隔水蒸熟,或者微波炉转熟.
关于混合饲料添加剂,添加剂主要是各种营养粉类,和各种水类.蛋白粉,各种花粉,蜂王浆粉,蜂王浆水,复合氨基酸水,葡萄糖溶剂,和电解质水等.各类高蛋白粉中,高蛋白含量高,容易形成蟋蟀退食形成大笼型,易空,通常情况下早,中秋最好不要摄入,尤其准备推公养的蟋蟀,和晚秋出斗虫,最好不要轻易使用.各类型的水溶剂,加入饲料的比重一定要少,同样早秋不易粪便形成,要根据实际情况操作.个人主张清养法,一切遵循自然食物.
蟋蟀在特定情况下,健康度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想通过饲料后天弥补和提高蟋蟀的品质,个人认为基本是不可能的.运用相对科学的饲养方法,保持蟋蟀的健康,和延迟蟋蟀的打斗生命,使蟋蟀的收身,退食延缓,保持蟋蟀的脂肪丰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科学比例,一直是我们探讨,总结的目标.
时下,蟋蟀饲料的主流,主要是干食和稀食两种,这里我介绍的是稀食的制作和操作方法,山东虫出土贫瘠,个人主张早秋就可以摄入少量荤腥,比如在以上成分中加人一些面包虫,鸽肝等,下三以后就可以相对比例的使用.在山东虫回来以后可以先喂两天纯绿豆,在喂两,三天大米泡饭,5天后可以直接用混合饲料,混合饲料的配方早中秋的成分比重,以及添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个人主张在任何成分变化时,都不要少了玉米的成分,玉米是山东虫的母粮,最好能剥煮熟的玉米粒去皮,加入混合饲料.一切用自然原料,都比后加工的粉末安全.可靠.在混合饲料使用后每隔4天,喂一次单一颗粒食(小黄米等).因为混合饲料蟋蟀是吸食装,我们力求蟋蟀最终能保持原始的咀嚼装态.
有利于蟋蟀更加好的发展.每10天左右可以调配一次水果泥,将苹果,犁等一样搅拌成泥装,可以保持蟋蟀肚子的收缩.今天有朋友约我出去,尚有很多不详尽的地方,仓促不成文,有时间我一定继续补充.
母的人称三尾,尾巴有三根,中间有根刺,两根的是雄的。
蟋蟀一般六条腿,大腿两条。
公母不合的也会咬的。
蟋蟀(xī shuài)蟋蟀(xī 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养殖技术
1、饲养设备。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大笼用金属或木材做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平面面积越大,容纳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饲养笼下沿1米外,要构筑宽、深各20cm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损伤小龄幼虫。大笼为10米x5米x2米,可养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虫发育到成虫,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2、诱捕种虫。蟋蟀跳跃能力很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
3、繁殖。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出,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渡过寒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4、日常管理。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1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
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喟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5、采收。成虫大量羽化后,在交配产卵前要及时采收(应留足种虫)。采收方法:可在笼内挂灯,下面放四壁光滑的水盆,待成虫趋光飞转,跌入水盆,即用笊篱捞出。
6、加工。加工有二法:经沸水煮死后,晾干,备作药用;将蟋蟀闷死后,逐个摆放在木板上(腹部朝天),晒干,再拣净杂质、杂虫断肢,然后将休大完整的蟋蟀全虫装在塑料袋里,放在干燥处保存待售。蟋蟀干品一般药店均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