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六个注重”和“两个率先”的新要求,认真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抓好“三重一大”,积极推进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实现稳健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b]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0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06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50.7:39.7调整为9.4:50.1:4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40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56美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4个百分点;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8.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496.18亿元,增长16.1%。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8.85万户,增长15%,注册资本1904.74亿元,增长37.5%;个体户26.81万户,增长10.0%,注册资金107.7亿元,增长33.9%。小康建设成效显著。至2011年底,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除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目标值略有差距外,其余,24个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其中五大核心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农林牧渔业 b]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年粮食面积727.2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21千公顷;总产量达455.30万吨,增长3.4%。其中,夏粮192.98万吨,下降1.7%;秋粮262.32万吨,增长7.5%。棉花面积29.40千公顷,总产量3.39万吨;油料面积28.86千公顷,总产量11.45万吨;蔬菜面积297.20千公顷,增加4.67千公顷。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4.67千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91千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千公顷。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6.37千公顷。猪牛羊禽肉产量88.81万吨,增长10.1%。禽蛋总产量52.15万吨,增长7.2%。奶类制品总产量28.10万吨,增长5.2%。水产品总产量17.50万吨,增长2.7%。农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80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91.7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0%。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成员134.77万户,入社农户比例达7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b]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50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7家。上市工业企业达到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和2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长20.6%,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8.6%。主导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大千亿元主导工业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068.60亿元、1017.02亿元和161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0%、30.4%和40.5%。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三个重点发展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291.67亿元、533.42亿元、291.87亿元,分别增长73.2%、37.6%和42.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产值185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26.8%,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平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利税1133.79亿元,增长45.7%;利润635.03亿元,增长5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3.62。
你看那些不点赞的,我敢打赌都是徐州的伙计,但是人家说的很客观啊,徐州素质不比苏南,经济不比苏中,城建就别提了,老城区乱的一比,确实还加油了,不过我相信徐州以后就是江苏第三节奏
那要看你跟谁比了,机械制造行业多些,完了矿产业也有一些,这块儿跟山西当然没法比。
在江苏省属于第二梯队,次于苏锡常 等沿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