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论苏轼词的艺术特点

2024-12-19 23:27: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http://wenku.baidu.com/view/39c298d4b9f3f90f76c61bc6.浅谈苏轼诗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香门第的陶冶使其身上的艺术特色浓厚,艺术气息深厚。他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人赞颂的典范,诗词也为后代所模仿。他的词对豪放派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苏轼的词仍在影响着后人。
前言:
  苏轼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其中尤以苏轼的造诣最高。苏轼的词豪放、自然,深的读者的心,引起当时很多人的共鸣,并被后世所传颂。
  1.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苏轼与其他诗人一样热衷与政治,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力主兴革。熙宁初,王安石变法。因为政治的不同见解,因为文人墨客的心高气傲,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黄州。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此后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被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还。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卒于常州。苏轼思想比较复杂。政治上以儒家为主体,对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怀。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处困境也不陷于颓废。他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作家。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家。他的书法入宋四家。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苏轼不论是对诗词亦是散文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苏轼,豪放派的代表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情境相容,苏轼的词在意境上的造诣颇高,苏轼的词也如此追求优美而深邃的意境。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开章之句,是作者凭高远望,所见所感。浩荡的长江,波涛滚滚,日夜奔流,无止无休,不禁使人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象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这里所勾画的艺术形象是飞动的、雄浑的;气势是奔放的、豪迈的。写人更是生动传神,画龙点睛,采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夸张与写实并用的手法,将人物典型化,理想化,此处把江山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而且抒写了作者雄奇伟大的胸怀,给人与强烈的震撼。苏轼成为豪放派典型的代笔人物,并留下多部作品供后人瞻仰,在苏轼的笔下万物可成词,百事可入诗。在前期的豪放作品中,苏轼的激情澎湃深受当时文人的欣赏,后期的作品则倾向自然清新,别有一番风味。
  从苏轼的诗词中不难看出其对政治的远见及报复,杀敌报国的豪情,他与李清照的婉约截然不同,他的诗词吸收了更多的阳刚之美,但不失朴实自然之美,大有陶潜、李白之风,给人的感觉清新且舒适。
  3.政治失意促使苏轼的诗词更上一层楼
  文人墨客多是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例外,他对政治的不同见解遭到了当权者得反对,并受到压制,政途的不顺自然不必说,他曾在多个地方做官,但时间都不久,可以说他将他的抑郁不得志都发表在他的诗词中。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古往今来,才华与所受的磨难都是成正比的,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苏轼自然无法逃脱其中的桎梏。东坡自能在人生的激流起宕中遗世独立,岿然于天地。几经沉浮后,伟大的心灵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东坡力求精神解脱,而当时,盛行的老庄禅学思想无疑给了他一线希望。在这样的超脱世俗的境界中,他追求适性而为,向往豁达平静的生活。“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身如受风竹,掩冉从叶惊。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他的追求、他的梦想、他的未来、他的抱负、他的不得志都一一呈现在了苏轼的诗词中。苏轼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面前的自我宽解了。“十年归梦寄北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历史总是有诸多的相似,幸运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经历苦难的苏轼却成就了不凡的历史成绩,不幸孕育了他的诗才,使他在词的创作上树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在苏轼之前,宋词的发展多是发泄私人怨恨为主,苏轼打破这一僵局,将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他不像柳永那样自甘小道,也不像晏殊那样自我分裂,而是从观念本身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提高词品。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在纷争的世界中用佛学的空静心态获得了思维空间的最高艺术境界。这就是苏轼所说“神与万物交”的哲学底蕴,也是他作品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结束语:
  苏轼离去千年,留下诗词和传说供后人品味,苏轼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诗、文、书、画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尤其是其词更开一代风气成为了词史上的里程碑。这以他博大的胸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艺术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分不开。人们论苏轼的诗,说它“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在苏轼的笔下,万物可入词,万物可入词。一生风雨坎坷的苏轼却将他的名字因为他的才华而响彻整个华夏大地,响彻世界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赵翼《瓯北诗话》: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2】《艺概》: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3】《苕溪渔隐从话》:《后山诗话》谓:“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4】李玲《苏轼的文学思想》“……可见其思想实则儒释道浑融,中庸至和。………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无论是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是继唐代李白、杜甫之后,中国词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巨匠之一。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苏轼作品很多,其风格也不尽相同,最能体现其风格的应是“豪迈”二字,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是苏轼一生的追求,他的作品多将情感寄托在写景状物中,这也正是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这让一个御史台挑出毛病,并在他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弹劫他蔑视朝廷甚至有谋朝串位之心,因此他被押解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他遭“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岗)团练副使,游历黄州赤壁的时候写的②。滚滚的江水,险峻的岩石,让苏轼感慨万千,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词。在当时的词坛,它风格迥异,独树一帜,有点“鹤立鸡群。